寒毒王妃“美在阿拉善—岩画与居延汉简艺术展”启动仪式在酒泉市举行
2020年7月3日,酒泉市—阿拉善盟文旅区域合作交流暨“美在阿拉善—岩画与居延汉简艺术展”启动仪式在酒泉市举行。酒泉市人民政府、阿拉善盟行政公署,酒泉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阿拉善盟文化旅游广电局以及有关旗县文旅部门、企业媒体共170余人参会。启动仪式上,酒泉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阿拉善盟文化旅游广电局介绍了两地文旅发展情况,签署了《文化旅游区域交流合作框架协议》,将从制度层面推动了两地文旅区域合作发展,进一步促进两地旅游要素实现最大限度的流动,实现旅游资源多方位最优配置。
酒泉市政府副市长赵峰表示:阿拉善是一个特色鲜明突出、文化内涵丰富、潜在优势深厚的旅游资源富集区、拥有一批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精品资源。境内沙漠文化、草原文化、骆驼文化、赏石文化交相辉映。享有中国观赏石之城,中国骆驼之乡的美誉。此次展出的岩画与居延汉简艺术,是20世纪我国四大考古发现之一,被称为“美术世界的活化石”。酒泉市与阿拉善盟同处祖国西部,山水相连,地缘相近、人文相亲、文化旅游方面具有天然的合作便利条件,在资源、客源等方面存在互补优势和差异化发展空间,我们将本着友好合作的积极态度,学习和借鉴阿拉善盟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发挥资源优勢,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推动两地文化旅游交流合作走向深入。此次合作交流活动开启了两地文化旅游交流合作的先河,也是两地参与规模最大的一次交流合作活动,必将为两地进一步开展经济文化交流,推动共同发展,建立常态化区域合作机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阿拉善盟行署副盟长斯琴表示:酒泉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富集,拥有璀璨的世界文化遗产和知名的文化旅游品牌。这次区域交流活动,是我们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将为阿拉善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提供有益借鉴。阿拉善和酒泉山水相连,贺兰山和祁连山遥相呼应,黑河水将两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阿拉善和酒泉地缘相近,同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阿拉善和酒泉人文相亲,同为民族团结进步的典范。我们相信,通过两地积极和务实的交流合作,必将推动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和阿拉善国际旅游目的地深度融合,形成互为市场、互享客源、互利共赢的发展局面。
阿拉善旅游资源独特。境内有全球唯一以沙漠为主题的世界地质公园,世界三大沙漠之一的巴丹吉林沙漠是其核心;世界三大胡杨林之一的额济纳胡杨林;世界三大载人航天中心之一的东风航天城; 54万亩郁郁葱葱的贺兰山天然次生林;全球最大的汽车越野盛会——越野e族阿拉善英雄会、“最大规模沙漠徒步挑战赛”亚太地区商学院沙漠挑战赛永久举办地坐落于此;素有中国观赏石之城、中国骆驼之乡等美誉。
阿拉善地区历来为草原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的碰撞交汇地带,历史上许多民族都在此留下印记。从旧石器时代延续至今,文化遗存十分丰富。汉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打通,居延地区一度繁盛。历史上的北方游牧民族,通过岩画记录了远去的民族历史脉络。阿拉善岩画在阿左旗、阿右旗、额济纳旗均有分布,包括阴山余脉岩画、贺兰山西麓岩画、环巴丹吉林沙漠岩画等,截止目前,共发现5万多组,10万多个个体。因其分布范围广、现存数量多、时间跨度大、作画精美,被称为“北方民族的历史画卷”。作为汉之遗墨、国之瑰宝的居延汉简是长城边塞文化的重要历史见证,被誉为20世纪中国档案界的“四大发现”之一。居延汉简把居延地区最真实的历史展现在世界面前,堪称研究汉代历史的百科全书。历经千年的汉简,墨色依然新鲜,字迹也历久弥新,其书体多隶书和章草,也成为后来者取之不尽的书法资源。“美在阿拉善——岩画与居延汉简艺术展”分“仰观俯思·山海探幽”“千载咏叹·披图可览”“弱水流沙·木石共思”“丝路芳华·鉴古开今”四个章节展示,共展出阿拉善珍贵岩画实物39件、石雕6件、居延汉简60枚、岩画拓片60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