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国内 2020-09-19 10:17 的文章

郭林气功“各美其美,美美与共”——集团化办学再出发的姑苏新征程

作为破解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与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均衡之间矛盾的重大实践项目,姑苏区推进集团化办学已有四年多的时间。从最初的构思、论证,到两个集团的先行试水,再到三个集团的拓展跟进,姑苏的探索之路走得很扎实,行得很稳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行动、有收获,也有思考。

自2016年以来,姑苏区不断探索“大校+小校”、“名校+新校”、紧密型组合、宽松型联盟等各种集团化办学运作模式,既尝到了甜头,也看到了问题。品牌、资源、规模上的优势确实发挥了出来,有一批教师实现快速成长,有一些学校得到显著提升。但与此同时,一些发展上的同质化现象,管理上的深层次矛盾也渐渐显露了出来。

姑苏区教育体育和文化旅游委员会从切实提升区域教育内涵发展的高度出发,再次升级集团化办学顶层设计,充分融合姑苏历史文化积淀、地域发展进程和苏式学校特质,通过因势利导、因地制宜,重组旧集团,再建新集团,形成以“历史层叠”、“传承共鸣”、“情结纽带”、“文脉新生”等各种核心特质并存的多样态集团化构成格局。研制出台全市首创的集团化办学职权清单和集团总校长负责权限清单,实行集团化办学双指标考核体系,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每一个集团、每一所学校的奋进动力和发展活力。瞄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高质量发展新方位,姑苏教育开启集团化办学再出发的新征程。

一对教师父女的日常对话,道出了姑苏实施集团化办学的发展新貌。

“爸爸,今天我又参与了一次集团磨课,三小的徐教导课上得真好,一小的程校长点评也很精彩,其他老师的观点都给了我不少启发,我对自己的教学又有新想法啦。”“这是一个月里的第三次磨课了吧,好、好,你进入二小没多久,就得到这么多学习机会,很幸运,加油吧!”

以上是一对教师父女在饭桌前的日常交流,女儿是姑苏区吴门教育集团沧浪新城第二实验小学校的青年教师,父亲在当时尚未加入集团化管理的一所小学任校长。自从女儿的学校加入吴门教育集团之后,父女俩每天都会聊聊学校工作的新情况。听着女儿兴高采烈地讲述自己忙碌而充实的学校生活,看着女儿在同伴的引领下快速成长,父亲感到非常欣慰。随着姑苏区十大教育集团的全覆盖,父亲所在的学校也成为了集团化的一员,作为校长,他对自己学校未来的发展也更加充满期待了。

姑苏区教体文旅委在有序推进集团化办学的进程中,一直在观察和研究集团化给学校、教师、学生带来的诸多变化与积极影响。在姑苏区平江教育集团,“大成教育,润泽一生”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一种共识,提炼共同的优秀基因、聚合改革的优秀经验,教科研训实现一体化推进,使一切高端教育资源能够辐射到所有成员校,“苏式学校”的育人范式在每一所学校生根、伸长。在姑苏区金阊教育集团,通过龙头学校输出品牌、管理、课程、资源、教师等方式,各所成员校的整体建设及管理水平迅速提升。集团内各项德育、教研、科研等活动,均是通过先期集中讨论达成共识,后期因地制宜整体推进的方式开展,形成“一套方案多个流程”“同一时间多点推进”的校际联动局面,集团内各所成员学校的办学质量都获得显著提升。在姑苏区善耕教育集团,课堂教学资源的互动共享已经成为常态,优秀教师集中在一起集体备课、磨课、研究试题、设计活动,生成的集体智慧则在全集团共享共用。集团邀请到的各类专家级导师均是在成员校之间轮转,教师不出校门就能得到专家的高位引领,专业素养发展迈上快车道。

随着集团化办学的有序推进,姑苏区内几大教育集团基本实现了管理互通、资源共享、发展共赢的理想态势。良好的互通机制让各所学校的教学管理更加科学,提高办学水平;合理的流动机制让优秀教师能均衡分布,带动群体发展;高效的联动机制让教科研工作质量更高,辐射力度更强;有力的监控机制,让每所学校都能时刻保持压力和动力,不待扬鞭自奋蹄。

一个个教育集团的因势而生、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为姑苏教育发展带来显著质变。在过去的一年中,3所学校教师团队评上市级以上“四有”好教师建设团队。3名教师获评“苏州市名教师”,2名教师获评“苏州市教育领军人才”,14名教师获评“苏州市青年拔尖人才”,30名教师获评“苏州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在上级部门各类质量监测中,姑苏学子的学业发展水平也在苏州大市名列前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