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国内 2020-09-04 10:57 的文章

新裕华市场的故事符有善:脱贫已由政府帮 致富必须自己来

与元门乡向民村委会向民一组的符有善相识,缘于工作需求,正因为他在脱贫致富上的积极进取,让记者有了这样一个与之相识的机会。

与符有善初次见面,是在他的甘蔗地里,正赶上甘蔗的收获季节。在忙活的符有善见记者前来,顺势递过一根手腕大小的甘蔗,接过甘蔗,记者顺便问了一句:“这样的一根甘蔗,在市面上能卖几块钱?”“这根甘蔗市面上卖8元,你别小瞧这6分多的地,这里一次的种植可以给我家增收4000多元,基本上解决我家女儿一年的学费了。”话音刚落,记者又指着旁边的瓜地问道:“你们一年种植的地瓜又能有多少收入?”此时,正在给地瓜去藤的妻子直起身子,微笑的说到:“我家目前种有大约三亩的地瓜,一年可以收获7000余元。”就这样,两口子“勤劳能干,夫妻合拍”的工作日常,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地里出来,随同符有善夫妇走在回家的路上,记者开始揣测,这么能干的夫妻,家庭环境一定不错。

步行在向民桥上,放眼望去,山水间,一个黎族特色的美丽乡村嵌于其中,让人有种置身于画中的感觉。

大约10分钟的路程,记者来到了符有善的家里,进入客厅里,除了一台电视和几把胶椅,偌大的客厅显得空荡荡的。还没等坐下,符有善妻子就先开口了:“我们家目前最缺一套沙发,等甘蔗卖完 ,立马先添置一套沙发,这是我们目前的计划。”经过这样的一幕,记者原本对这个“家庭环境一定不错”的猜测,顿时又画上了问号。

随着话题不断的深入,记者对符有善一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符有善2014年被纳入贫困户,妻子回忆,纳贫的主要原因出于自身,由于当时致富思想意识薄弱,对工作不思进取,一家人主要依靠割胶为生。在帮扶工作不断深入后,通过夜校学习、技能培训等方式不断充实自己,思想意识随之也发生了变化。最终,在2016年实现了顺利脱贫 。

虽然已经脱贫,但是手头也不宽裕,符有善非常清楚地意识到自家的情况。为了能够增加收入,原本每年只种一次的田地,现在会间隔着种上不同的经济作物,例如甘蔗、地瓜、玉米、花生等。

符有善妻子还告诉记者:“除了种地,符有善还在外面做起了装修的活儿,我们家的装修都是他自己弄的,目前每天在外工作的工钱有260元一天。为了提升自己的装修水平,他还在自家新建的厨房里试着做了一个灶台。”符有善妻子一边说着一边领着记者前去参观,进入厨房,新做的灶台在还没铺上瓷砖的厨房显得格外的亮眼,虽然还没铺上瓷砖,但是整个厨房被收拾得干净利索。最后符有善拿出皮尺,在地面上一边比划一边说着:“厨房的瓷砖我都算好了,等这批地瓜收获了,我们就把厨房给装修了。”

时间一晃而过,不觉中已到临别之时,有善夫妇执意要送记者回到桥头。三人在次走上向民桥,漫步夕阳下,余晖映在脸上,符有善又谈起了这些年经历帮扶事件的个人感受:“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国家政策、县委县政府以及帮扶责任人给了我最大的帮助。如今,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我们在不努力,在不自力更生,怎么对得起那些为我们无私奉献的帮扶责任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