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国内 2020-06-04 10:37 的文章

九阴真经万兽山庄pk大江奔流千帆竞

  初夏时节,太湖荷花初绽,雁荡雾接层云,皖南田园似锦……丰沃的长三角,处处生气勃勃。

  从上海到瓯海,大都市圈和特色小镇穿成“链”、铺成“扇”,搭起产城融合新平台;从马鞍山到舟山,江海联运通达八方,铁路公路纵横交错,沪苏浙皖“一体化”不断推进、“走出去”更加便捷……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处处激荡着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

  2019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是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完善我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打造我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的重大战略举措。规划纲要实施一年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如何加强互动合作?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了哪些进展?

  “先手棋”“突破口”成效明显,“一体化”全面推进

  2019年11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公布。方案指出,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示范区范围包括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面积约2300平方公里,其战略定位是生态优势转化新标杆、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

  一年来,这一“先手棋”“突破口”成效如何?“实现了地理破界、资源破界,让要素自由流动,提升区域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给出了令人振奋的答案。

  示范区的制度创新,重在一个“融”字。

  5月28日上午,上海青浦区东航路改建工程工地上,项目经理姚侹大声为工友们加油:“再有2公里,就能接上吴江康力大道了!”

  接上这条路,从吴江汾湖高新区到上海的距离可缩短5公里,汾湖英诺赛科(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董事长骆薇薇为此欣喜不已。“上海的空港运输将为我们的物流带来极大的便利。公司正加紧建设硅基氮化镓芯片项目,要借助长三角半导体产业基础,牵起跨省产业链。”

  站在苏州吴江汾湖高新区康力电梯288米试验塔上俯瞰,以水为脉、林田共生、城绿相依的自然生态格局初见雏形,吴江区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办公室副主任吴志祥极目远眺:“往后,上海虹桥商务区、张江科技园,都是咱招商引资的大靠山!”

  政务服务、公共服务正加速融合。得益于三地企业资质互认,今年5月,仅用一天时间,原苏州石磊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就完成了由吴江迁至上海青浦的所有事项。

  示范区的发展质量,追求一个“绿”字。

  太浦河像一条纽带,把吴江、嘉善、青浦串在一起。吴江汾湖湾村党总支书记、村级河长沈晓华说,以往水葫芦从上游漂到下游,淤在哪哪倒霉。“现在三省市联治,水越来越清。”

  这股清水滋养了吴江汾湖,浙江企业来岸边规划起康养文旅科创小镇;这股清水流过嘉善姚庄镇,杭州商旅集团来此投资建设“五彩姚庄田园综合体”。打造生态品牌,水乡引来一只只“金凤凰”。

  张忠伟说,目前,示范区已推出国土空间规划和6个专项规划,落地20余项财税、金融等政策;接下来还将在土地、投资等多方面酝酿更多改革。

  示范区一马当先,整个长三角一体化快马加鞭。

  一年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寻求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加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

  过去以调集省内科创资源、服务省内企业为主的江苏产业研究院,如今与浙江大学、上海交大等高校开展密切合作,为长三角重大战略研发和产业技术进步提供支撑。截至今年4月底,产研院已在先进材料、能源环保等五大领域转化4500多项科技成果,服务长三角企业1万多家,实现研发产业产值200亿元。

  ——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

  支撑长三角高效联通的,除了加紧建设中的海陆空运输网,还有一张看不见的“工业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