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国内 2020-02-20 01:34 的文章

新四军项英人间至味是团圆——武汉庚子元宵节全纪录

  新华社武汉2月8日电 题:人间至味是团圆——武汉庚子元宵节全纪录

  新华社记者钱彤 廖君 梁建强 喻珮 屈婷

  “汪玉霞的饼子——劫数(绝酥)啦!” 开了100多年的吉庆街老字号“汪玉霞”,没开张,不见了往年元宵节长长排起的买饼队伍,听不到回荡街头透着十足武汉味儿的吆喝。

  买份儿“汪玉霞”饼、来碗儿“蔡林记”热干面、点盘儿“老通城”豆皮……吉庆街,承载着武汉人元宵节浓烈的、香气四溢的记忆。今年元宵节,却真的只能回忆了。

  元宵节,团圆节。对正与新冠肺炎疫情鏖战的武汉人来说,庚子年元宵节似乎成了一道记忆的闸门,一头儿连着五光十色、热热闹闹的过往,一头儿牵起咬紧牙关、抗争疫魔的当下。

  对武汉,对湖北,对中国,今年的元宵节,会让无数人终生难忘。但,人间至味是团圆。

  家:同在一城,两处牵挂

  48岁的郭磊,今天无法与家人一起欢度元宵了。严峻疫情形势下,武汉升级防控措施,正在举全市之力,入户排查新冠病毒感染或疑似感染人员,“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往年元宵夜,吉庆街上挤满了人。负责社区工作的郭磊,辖区就包括吉庆街,整个春节期间的重要任务就是走街串巷,维持秩序。从大年三十到现在,他一直睡在办公室里,最劳心费力的事情就是全面摸排街道1.1万多户居民2万余人健康状况,确认疑似的送隔离点,已经确诊的赶紧联系对口医院……各项清单“都要一样样交账”。

  中等身材、国字脸,说一口武汉方言,郭磊胡子好几天没刮,头发乱糟糟,没时间理也找不到地方理,吃饭更像打仗,三两口扒拉完就得继续干活。

  紧张,让郭磊无暇对元宵节的变化产生什么感伤。

  15公里外的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喇叭广播着:“暂时的分离,是为了长久的团圆。”这是方舱医院对入驻病人进行心理抚慰采取的措施。

  14岁的初中生孙婉清,这个元宵夜也只能和妈妈过。“没有不可逾越的冬天”——她在除夕给父亲写了一封拜年帖,帖中这句话已经在武汉广为流传。

  孙婉清父亲孙鹏是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元旦后,他的“两点一线”就是发热门诊和急诊科。前两天,孙鹏站在自家单元电梯口,算是“回”了一趟家。

  为防止交叉传染,没有拥抱,也来不及问候,孙鹏一边忙着接各种工作电话,一边把托人买的日用品和蔬菜放在家门口,退到电梯里,看了一眼开门的婉清。

  “流感突起,肺炎逼至,想父亲安康?……日前流感横行,您于院中应多加留意,谨防传染。”大年初一,婉清把提前花了大半天时间,打过草稿的拜年帖,用钢笔工工整整誊清,用微信拍照发给了爸爸。

  孙鹏把这张拜年帖“晒”到网上,它的“真身”依旧放在婉清书桌上。她想,等父亲能回家了,亲手交给他。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肖汉倒是“回家”了。初二,他回到家乡武汉,作为北京援鄂医疗队队员驰援家乡,一直在武汉协和医院忙着抢救病人。自己的家,一次没回过。

  离家20年,这个地道的武汉汉子每年春节都会回老家。同事眼中,回到“家”的这段时间,肖汉变了。以前是什么都“hold得住”、喜怒不形于色,这次为自己没能挽救一位老人的生命,流下了男儿泪。“我们都不敢问肖汉,家里怎么样了?只眼睁睁看着他拼命地干活,一天天变瘦……”同事王蕾说。

  “这个元宵节不提倡聚会,遥祝每一户人家都阖家平安,愿这场疫病早日消除。”肖汉说,等到那一天,他再告诉妈妈自己回家了,再好好尝一尝她的手艺,再去儿时熟悉的街边“过早”:热干面,糊米酒,面窝……

  扯着嘶哑的嗓子,郭磊还是想告诉街坊们:“只要人在,家就在,团圆的日子就在。”

  入夜,孙婉清做完物理作业后,下载了制作花灯的视频。她想和妈妈一起做一盏花灯,等爸爸回来时,一起拎着出去逛逛。

  “点亮一盏连心灯,心在一起,就是团圆。” 对着花灯,孙婉清许了个愿,把灯郑重挂在家里一角。

  正月十五,在武汉,无数人,同在一城,两处牵挂。

  人:身处“孤岛”,并不孤单

  截至2月7日24时,武汉确诊感染新冠肺炎病例数为13603人,依然是全国确诊病例数最多的城市。

  一位网友说,我们之所以在意这些数字,不仅仅是因为关注灾难本身,而是因为它意味着,有人生病这件事,发生了13603次。

  今年,注定有许多人不是和家人,而是和陌生人一起过元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