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国内 2019-09-26 11:12 的文章

新警察故事2点亮万家灯火

 
 

  三峡工程、西电东送、西气东输……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一大批重大能源工程项目建成使用,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注入了强大动力。从“跟随模仿”到“并行引领”,瞩目成就的背后,是只争朝夕的奋斗拼搏、是科技创新的突飞猛进。如今,我国能源产业生产设备和装置水平显著提升,特高压输电、核电等成为我国的闪亮“名片”。能源事业正阔步行进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

      

  世界最大的水电站——三峡电站

  “动力心脏”电能足

  本报记者 朱 隽

  入夜,上海南京路霓虹闪烁,外滩流光溢彩。您可曾想过,点亮申城夜色的电力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遥远的三峡。

  三峡工程自2003年首批机组投产发电以来,就通过三常(三峡—常州)直流输电工程,将电力源源不断地送抵上海。

  受益的不仅是上海,三峡电站这个强力“大心脏”生产出的电能,经由三峡输变电工程组成的条条“动脉”,就像奔腾不息的长江水,源源不断地流入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惠及湖北、河南、江苏、广东、重庆等多省市。这一系统已成为世界上少有的几个特大型电力系统之一,为实现全国联网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峡工程通过32台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将急流转换成电能。截至2019年7月底,三峡电站累计发电量突破1.24万亿千瓦时。2018年发电量更是首次突破1000亿千瓦时,创造国内单座水电站年发电纪录。三峡工程日夜输出的电能,大大缓解了受益地区电力供应紧张局面,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能源支持。

  水电作为清洁能源,在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绿色动力的同时,还有着巨大的节能减排效益。数据显示,三峡电站多年平均发电量882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替代燃烧原煤5000万吨,每年减排二氧化碳1亿吨、二氧化硫200多万吨。

  还记得2012年7月4日,那一天三峡电站最后一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单体70万千瓦的三峡机组堪称“巨无霸”,尺寸和容量大,水头变幅宽,设计和制造难度大。比如,机组上的一个螺丝有碗口那么粗,安装误差却要求比一根头发丝直径还要小。

  改善定子线棒接线方式、发明蒸发冷却技术……伴随三峡工程建设而生的100多项技术专利,让我国水电重大装备水平实现了大跨越,进入自主设计、制造、安装、运行的新阶段。

   

  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西电东送

  “电力高速”惠东西

  本报记者 丁怡婷

  3027.5亿千瓦时!上半年,广东省全社会用电量再度领跑全国。这其中,每3度电就有1度来自西部。

  将时间指针拨回20多年前,广东电力负荷紧张,不少企业饱受拉闸限电之苦,而西部水能资源开发程度不到8%,大量的煤炭没有用于就地发电,只能通过火车等方式输出。

  将西部电力输往东部,优势互补。2000年,我国西电东送工程全面启动。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和骨干工程,西电东送工程由南、中、北三大通道构成,三大通道(不包括三峡电站)建设的总投资达到5300亿元以上。

  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峡谷中建电站,建设者需要翻山越岭流动作业,“睡大通铺”“喝不上水”是常态。更重要的是,当时特高压这项核心技术在国内外都尚不成熟。从零开始,建设者们开展了一系列的自主化技术开发与工程实践。而今,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首个全面掌握特高压交直流技术并实现商业化运行的国家。一条±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线路只用0.008秒,就可以把甘肃的清洁能源输入2000多公里之外的湖南。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西电东送能力已达到约2.3亿千瓦,相当于10个三峡电站的装机容量。这条跨越天堑的“电力高速”,让东西部地区实现绿色协调发展。从云南西电东送累计突破9000亿千瓦时的电量来看,相当于为粤桂琼三省区减少标煤消耗2.6亿吨,减排二氧化碳6.9亿吨、二氧化硫500万吨。与此同时,西部资源优势转换为能源优势,以电力为基础的能源产业已成云南省第二支柱产业,在工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对GDP的贡献持续提升。

  如今,西电东送的又一大动脉——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特高压多端直流示范工程(“昆柳龙直流工程”)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当中。2021年全部建成投产后,每年可送电320亿千瓦时。未来,更多来自西部的风光水将点亮中国!

    

  世界最大水光互补发电项目——龙羊峡水光互补光伏电站

  “多能互补”效率高

  本报记者 丁怡婷 原韬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