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军事 2020-05-03 10:03 的文章

蒋一萌美军“动态部署”的“障眼法”

    4月17日,美国空军宣布将部署在关岛的5架B-52H战略轰炸机撤回本土。美国空军称,在全球范围内调动和运用战略轰炸机的新模式,是美军应对“大国竞争”而制定的“动态部署”构想的一环,目的是实现作战的不可预测性。

    美军所说的“动态部署”,究竟是用兵的奇正之道,还是弥补实力下降的障眼法,应当仔细分析和持续观察。“动态部署”作战概念本质上属于军事部署的范畴。如果要对“动态部署”寻根溯源,可以追溯到冷战时期美国在欧洲前沿部署军力时,要求部队必须随时随地机动,以保持与敌人的力量平衡。这一时期,美苏两大集团军事部署总体上呈现静态性,表现为相对的“静态防御”。冷战结束后,美军全球军事部署开始由冷战时期的“静态防御”向“动态部署”演变。

    美国的全球反恐战争中,军事部署上的“动态性”表现为基地设置上灵活、兵力配置不断调整,以确保美军打赢反恐战争。可以说,反恐成为美军实施“动态部署”的原动力。

    2018年美国发布《国防战略报告》,美国国防部针对“大国竞争”战略,再次提出“动态部署”作战概念。关于“动态部署”的内涵,美参联会前主席邓福德曾有精准阐述,即不可预测性、敏捷性和主动部署三大关键特征。

    在美军看来,“大国竞争”战略明确反映出美国的战略优先事项,但在具体的作战行动上需要变化莫测,动态地运用力量来慑止全球竞争者。具体而言,“动态部署”就是要在维持美军应对大规模作战基本能力的前提下,以全球化后勤保障体系为依托,灵活预置适当规模的联合作战力量,以战略上的可预测性和战役上的不可预测性,为己方战略决策者提供更好的军事选项,迫使对手在不利条件下作战,最终挫败对方行动,实现己方意图。

    两年来,“动态部署”作战概念在美军高层得到广泛认同,被视为应对“大国竞争”的“良方”。美国前国防部长马蒂斯要求,要加强美军全球部署和任务执行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美军各军种都进行了相关的作战实践。

    2019年3月,美国陆军首次公开测试“动态部署”战略。3月14日,来自得克萨斯州布利斯堡基地的1500名美国陆军官兵,接到命令向欧洲快速集结。结束任务后,美军官兵返回本土驻地,武器装备则运回荷兰。据称,这是冷战结束以来美国陆军首次向欧洲快速部署。

    同年3月,美国陆军首次使用C-17运输机,从得克萨斯州布利斯堡将第11防空炮兵旅的一整套“萨德”系统临时部署至以色列,参加美以联合反导演习。这不仅是“萨德”系统首次在美军欧洲司令部责任区内部的“动态部署”尝试,更验证了“萨德”系统良好的全球快速机动部署能力。

    美国海军“杜鲁门”号航母打击群2018年的作战部署实践,也为美国海军发展“动态部署”作战概念提供了经验教训。2018年4月11日,“杜鲁门”号航母打击群从母港弗吉尼亚州诺福克海军基地出发,前往欧洲和地中海执行定期部署任务。第一阶段,“杜鲁门”号航母打击群与摩洛哥、意大利、法国等国进行联合训练,并在波罗的海参加北约“波罗的海行动-2018”联合演习。

    3个月后,在主要舰艇返回诺福克母港休整5周之后,作战部署进入第二阶段。“杜鲁门”号航母打击群先与加拿大海军在大西洋举行联合港口防御演习,随后在北海与英国海军联合演练,最后进入挪威海和北极地区,参加北约“三叉戟接点-2018”联合军演,这是自1991年以来美国海军首次在北极地区的作战部署。

    美军实施“动态部署”概念的“靶标”是应对中俄的“大国竞争”。目前来看,“动态部署”还是一个尚未成型的战略构想,不仅需要美军通过作战条令对作战行动的全过程、各环节进行规范,更离不开盟国和伙伴的接受与支持。

    事实上,“动态部署”可能会使得美国与盟友关系变得紧张。因为美军的稳定存在是其安全承诺的重要标志,美国必须使盟友和伙伴相信,“动态部署”能够消除他们对美国退出安全承诺的担忧,这些问题目前尚未得到解决。

    就自身能力而言,“动态部署”将对美军当前的战备体系造成较大冲击。美国2018年版《国防战略报告》明确,“动态部署”战略实施的前提是美军维持应对大规模作战的基本战力。实际上,美国陆军仅有1/3的部队能够达到规定的战备状态。美国海军航母编队的海外部署期为8个月,如果缩短航母部署周期和改变部署地点,加大在世界各地的存在,必将打乱其航母编队部署的规律,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引发类似“罗斯福”号航母的疫情灾难。另外,这种动态作战机制和部队调整,还会导致部分战区司令部担心失去其对部队的领导权,从而成为“动态部署”构想的阻力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