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军事 2020-04-25 00:43 的文章

命中住定我爱你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呼吸学界的定盘星

    “今天,将有一位重量级嘉宾出场,他是我国著名的呼吸病学专家,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原主任委员,他的前任是钟南山院士,后任是王辰院士,他就是这次抗击新冠疫情军队前方专家组组长,著名呼吸病学专家刘又宁教授”。

    这是不久前白岩松在央视热播的《新闻1+1》栏目推出的介绍词。刘又宁的名字,因为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被大家关注。对,他就是17年前在北京确诊第一例非典患者的那位专家。

    故事要追溯到2003年3月2日,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收治了一位从山西来就诊的发热病人于女士。详细问诊查体之后,科主任刘又宁特别注意到这个病人半个月前曾去广东出差,这之前,他已经听说过“广东不明原因性肺炎”,结合这名患者抗感染无效的情况和各种检查结果,刘又宁十分肯定地作出判断:这是一例从广东输入北京的非典型肺炎患者。当时也有人善意地提醒他:“刘主任,这个拍板可要慎重,北京还没有上报过此类特殊病例。”刘又宁毫不犹豫地回应:“我们是医生,是守护人民健康的第一道防护墙,现在狼已经来了,就在我们面前,你还能说他不是狼或者狼还没来吗?我们只管做好医生该做的事,那就是把狼消灭掉,还要尽可能在现有条件下,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说完这话,刘又宁除了上报医务部门外,马上指挥全科同志腾出一间病房,专门收治于女士和她已经发病的母亲。

    两天后,刘又宁亲自联系收治传染病的定点医院,把于女士和她的家人安置好。由于处置及时,密切接触病人的急诊科、呼吸科工作人员,以及同病房短暂接触过的患者都没有发生感染。

    这之后的半个多月里,刘又宁在西安、成都、济南等全国各类专业学术会议上不断提醒同行们,要注意防控这种传播性很强的呼吸道传染病。囿于当时国家还没有将这种新型传染病纳入管理范围,输入性病例不断增加,北京很快进入了抗击非典疫情的严峻时刻。这时,刘又宁更忙了,光面对面诊治的非典病人就达到了上百人。

    提及那段已经过去许久的历史,刘又宁轻描淡写地说,当了一辈子大夫,只是做了一个呼吸科医生应该做的事情。

    战斗前沿的压舱石

    2020年2月9日上午,当解放军总医院领导打电话来问询刘又宁最近身体怎么样时,他一听这话,立刻猜出了几分,没等对方继续往下说,刘又宁马上表态:“我身体很好,如果需要,我可以去武汉,这个机会我一直在等,也早就准备好了。”

    后来的事实证明,军队前方指挥协调组关于成立前方专家组的决定,非常正确及时。集中全军医疗卫生界最优势的专家力量,对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驻守的所有点位开展联合会诊和多学科讨论,优化完善治疗方案,对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等,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得知刘又宁要去武汉,给他收拾行李的老伴儿王睿有些担心。毕竟已经75岁了,身体的很多指标都亮过红灯,平时生活上全靠王睿里里外外地照顾着,现在要是去了武汉,一顿饭一顿药对别人不算什么,可对一个年逾古稀老人来说,稍不注意还是有可能出问题的。

    “你这血糖高,血压也高,到了武汉,就你那脾气性格,肯定停不下来。”

    “你帮我把药带够就行了,别的不用担心,我又不是头一回出门,汶川救灾那么艰苦的环境,我都能胜任,病毒就更不在话下了。况且这个新冠病毒我也研究好久了,没问题的,你放心吧。”

    刘又宁说这话是有底气的。

    在呼吸道感染、机械通气和肺功能方面,他在日本读博士期间就开始研究,国内第一本关于机械通气的教材就是刘又宁编写的。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呼吸机的使用已在全国得到普及,国内的机械通气技术已达到国际水平,这和刘又宁在学界的积极推广是分不开的。这些天,刘又宁分析比对了远程会诊的多个病例,对新冠肺炎疫情得出了很多有用的结论,就病毒来源、粪口传播、年龄和性别差异、会不会二次传染、如何看待疫苗、方舱医院的作用等,已经给《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医学论坛报》等媒体提供了权威的解答。即便如此,直到上了高铁,洗手、防护、穿衣、吃药这些生活和工作上的细节,王睿还是嘱咐了又嘱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