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军事 2019-10-07 12:22 的文章

歌手何静简历阅兵训练场上的“小”事

    新华社北京10月6日电题:阅兵训练场上的“小”事

    新华社记者刘小红

    阅兵训练场上,有许多“小”故事,有趣的、温馨的、感动的,更多个中滋味需要细细品味。

    杨佳庆“升官记”

    “恭喜你,又‘升官’啦!”方队刚宣布杨佳庆担任班长的决定,女队员们就围住她祝贺、嬉闹。

    已经记不清这是杨佳庆第几次“升官”了。

    作为第一批女仪仗兵,已退役3年的杨佳庆怀着对军营的眷恋、对阅兵报国的向往,今年作为民兵加入方队。

    虽曾是仪仗兵,但毕竟退役3年,远离训练场,高强度的受阅训练需要重新适应,况且她右膝旧伤常常隐隐作痛。

    “以前仪仗队和现在阅兵方队排面人数差别很大,看齐对标大不相同。”杨佳庆说。

    队友们崇拜原仪仗女兵,对她的期待也很高。面对压力,杨佳庆凭借不服输的劲头,多练多琢磨,很快“升官”成为方队标兵。不久又“升官”成为“排头兵”。

    即使这样,她还“不知足”,劲头不减,训练不断取得佳绩。这不,又一次“升官”当了班长。

    当上班长,杨佳庆更忙了。她不但精训练、严管理,而且主动和“排尾”队友结对子,“开小灶”。结对队员从排尾上升到前排位置,难怪大家都说:“杨班长不但自己‘升官’,而且她的队员也‘升官’!”

    “意外”

    “真是太意外了!”陆军方队队员高源说。

    高源的梦想就是在天安门受阅。高源入伍时,“9·3”阅兵刚结束,受阅归来的战友给大家做队列示范,惹得他羡慕不已。今年如愿以偿入选阅兵方队。这个苗族小伙子训练时敢吃苦,训练成绩优秀。

    谁料,前不久,高源家乡遭遇特大洪灾,家里农田被淹,父母为让他安心训练,隐瞒了他,直到他从“老乡”队友那里得知消息。

    “你安心训练,我们已经协调你原单位,对你家人进行了救济和妥善安置!”正揪心间,方队领导找他谈心。原来,阅兵方队早已安排妥当。

    这天,心中“石头”落地的不止高源一人。

    阅兵训练场上,队员不能使用移动电话,加之训练忙,两天没顾上和家里联系,队员郑坤连儿子降生都不知道。

    这天晚饭时,饭堂的大屏幕上突然“插播”视频。画面中,抱着刚出生的儿子,爱人正向郑坤打招呼呢!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惊喜,郑坤喜极而泣。原来,陆军方队对每名队员的困难、“心事”都了如指掌,早早就联系到郑坤家人,给他一个惊喜。

    “真是太意外了!”郑坤说。

    吴组长的“口头禅”

    “哎呀!”

    清早,楼道突然传来一声惊叫。大家闻声跑去,只见军事组组长吴兆琦躺在楼梯上,抱着腿痛苦呻吟,地上凌乱散落着文件。

    大家急忙要背起吴组长去医务室,他却咬着牙说:“再等等,先帮我把这两份文件呈给方队长阅示,很急,这个不能等……”

    军事组任务重、事务杂。一天到晚,吴组长的“口头禅”就是“再等等”和“不能等”。

    什么事总要“再等等”?方队组建之初,工作头绪多,事情杂,恰巧单位刚给他分了房子,爱人让他请几天假回家装修房子,好早点搬出出租房,他却说:“再等等,再等等。”

    什么事情总是“不能等”?方队还没进驻阅兵训练场,提前一个多月,他就忙活开了。“方队涉及单位、人员多,容不得疏忽,这事儿不能等。”他说。

    上级要求每个月报总结,他总提前总结提炼。“这反映的是方队训练的阶段性成果,容不得丝毫马虎,这个不能等,不能等……”

    什么能等,什么不能等,吴组长心里清楚着呢!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