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军事 2019-09-08 01:30 的文章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翁春芳:和战士一起奋斗是“最美”

    原标题:和战士一起奋斗是“最美”——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战略支援部队某旅五连连长翁春芳讲述自己的带兵故事

    翁春芳(左一)带领连队战士巡线。睢心阳 摄

    想让战士跟上新时代,连队干部就要带头踏出新时代的节拍,走出“最美的足印”

    2014年7月,我从机关来到五连任职,发现连队维护的线路要穿越金沙江、澜沧江、白马雪山等高山峡谷,所经之处全是藏族、纳西族、彝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自然环境艰苦,有些官兵也不太安心。

    我用心观察了几天后,就和指导员商量,我们俩首先要“带头踏出时代的节拍”,让战士们每做一件事都先“看我们俩的”,进而自觉地“跟我们上”。我先向上等兵学习光缆接续,再向老士官学习怎么抓训练,每次出去巡线都走在最前面。大半年下来,机房的每个设备、线路每块标石我都一清二楚,说话能说到点上了,战士们也慢慢愿意跟着我们一起干了。

    看到这个好的变化,我在心里给自己立了个“死规矩”,要求战士做到的我首先做到,要求战士拿高分的我首先考。外出巡线,出营门20多公里就全是山路,左边是高山峡谷,右边是奔腾的江水,每当我坐在副驾驶位置上带车时,一秒钟也不敢打盹,实在太困了就掐自己一把。

    连队驻地社情民情复杂,我每天晚上12点前基本没睡过觉,不管值不值班,午夜后都会去查铺查哨,早上准时起床出操,5年来雷打不动。有一年冬天,零下20多摄氏度,凌晨2点多,我大腿根部的一个囊肿突然破了。清洗完之后,我疼得怎么也睡不着,迷迷糊糊快睡着的时候,起床号又响了。起床还是不起床?我躺在床上斗争,如果我这个连长有点不舒服就不起床不出操,那连队一日生活制度还怎么坚持?最后,我忍痛爬了起来,和大家一起穿着大衣、带着耳罩出早操。

    换标石我扛最重的,挑混凝土时战士挑半桶我挑一桶,抬预制板两个战士扛一头我自己扛一头。5年来,战士们跟着我们的“足迹”,在雪域高原上走了10万多公里,踏出了一条挖不断、冲不垮的“信息天路”。

    想让战士建功新时代,连队干部就要带头投身新时代的梦想,划出“最美的航迹”

    我们连维护的线路绝大多数处于高山峡谷,洪水、泥石流、雪灾频发,保证国防通信线路时时畅通是中心任务,也是最大的挑战。我们把完成任务作为检验提高官兵备战打仗本领的标准,大项任务、紧要关头、危险时刻连队干部冲在前、带着干。

    2017年7月,连续几天的大雨致使澜沧江江水暴涨,10余处线路出现断点。我一面紧急向营里汇报,一面与地方运营商沟通使用备用路由代通线路,而后带领官兵火速赶到现场抢通。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山洪,我把保险绳一头拴在负责架设过江光缆的四级军士长郑成兵身上,另一头拴在自己腰上,在江面铁索上一寸一寸地抢通线路。我们连续奋战3天,终于恢复了通信。事后,郑成兵问我,如果那天他掉到江里了,也会把我拽下去,弄不好会出危险,为什么还是始终拽着他?我说,每名战士都是家里的顶梁柱,我必须用生命确保他们的安全。从那以后,无论是跨江作业,还是“天路”巡线,战士们都愿意跟着我们一起干。

    以前,刚到连队的官兵,要想适应艰苦的高原环境,完成艰难的高原巡线任务,要用很长时间,适应不了的就想打“退堂鼓”。为此,我和连队老士官一起总结实践,摸索出一套高原抗眩晕、抗恐惧和安全防护训练措施办法,缩短高原适应期,尽快让新兵安定下来。

    新兵龙逸,第一次走在仅有两个脚掌宽的巡线路上,看到左边是60多度的陡崖,陡崖下100多米就是波涛汹涌的金沙江,脸色发白,双腿打颤。我一边给龙逸打气,一边小心翼翼地用探路棍试探着铺满碎屑风化石的路,一脚一脚跺出一个个小脚窝,带着龙逸一步一挪往前走,助他完成“成人礼”。和龙逸一样,这些年,无论是最危险的江上架设光缆作业,还是险象环生的高原巡线,我都带着大家一步步战胜自我,在磨炼中提高业务能力。

    想让战士奉献新时代,连队干部就要带头响应新时代的召唤,建设“最美的家园”

    雪域高原条件艰苦,要想让官兵留下来扎根奉献,光靠主官带头还不够,必须把连队建成一个温暖的家,把建连育人当成过日子,一天3顿饭天天认认真真地做,一件一件事儿聚人心稳人心暖人心,让战士感受到家的温暖,进而把连队当成家来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