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国内 2023-05-09 07:13 的文章

aigo数码相机人民领袖习近平|“时间都去哪儿了”

  “作为国家领导人,我们已经以身许国。我们要做到兢兢业业,如临如履,夙夜在公。有一首歌,歌名叫《时间都去哪儿了》。那么我的时间呢,也都到了别的地方去了。显然是被工作占去了。”

  2014年2月7日,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习近平主席曾发出这样一番感慨。短短几句话,饱含着沉甸甸的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接受专访这天,习近平还先后会见了四位外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亲切看望了赴俄参加第二十二届冬奥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并于晚间出席了第二十二届冬奥会开幕式。

  类似高密度的活动安排,在习近平的日程中司空见惯。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诸葛亮《出师表》中这句话,道出了习近平夙夜在公的心情。

  我忙就是忙这些事

  “总书记,您平时这么忙,还来看我们,真的感谢您。”

  “我忙就是忙这些事,‘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

  这是2021年春天,习近平赴广西桂林考察时,与当地村民王德利的一段对话。

2021年4月25日上午,习近平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村民王德利家中看望,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家常。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习近平的忙碌,总是与人民息息相关。

  早年在河北正定,他骑着一辆半旧的二八自行车,跑遍全县25个公社、220多个大队,倾听群众心声;在福建宁德,他带头沉下身到最偏远、最困难的地方,了解群众生活;在浙江,面对超强台风,他彻夜不眠指挥群众转移,坐上冲锋舟直奔群众被困地区;在上海,他冒着大雨到社区调研,在居委会活动室,他接过居民编织的小牛造型工艺品,会心一笑:“哦!我知道了,你是要我做服务人民的孺子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行程万里,初心不忘。11年全国两会,56次参加团组审议讨论,听取约400位代表委员发言……人民群众的操心事,都是他心中的国家大事。主场外交和出国访问,他的日程安排常常白天连着晚上,有时忙得连饭都吃不上。现场的外国工作人员也不由感慨:“中国的习主席真是太忙了!”

  “您的工作累不累?”2019年,美国伊利诺伊州北奈尔斯高中中文班学生在写给习近平的信中好奇地提问。

  “我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很累,但很愉快。”

  朴素的话语,道出最真挚的赤子情怀。

  正如习近平早年在《之江新语》中写过的一段话: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倍加珍惜在位的时间,充分利用这有限的时间,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时时放心不下

  2020年冬春之交,新冠疫情突如其来。

  2020年1月25日,农历大年初一,中南海怀仁堂,习近平和其他6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坐在一起。总书记表情凝重:“大年三十我夜不能寐。”

2020年3月10日,习近平专门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这是习近平在东湖新城社区考察时,向居家隔离的居民挥手致意、表示慰问(拼版照片)

  三年抗疫,习近平亲自指挥,心中最牵挂的始终是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宁可十防九空,绝不可失防万一。”

  “尽最大努力防止更多群众被感染,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

  “当干部不要当得那么潇洒,要经常临事而惧,这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要经常有睡不着觉、半夜惊醒的情况。”

  这就是“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