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糊娃娃头像数字化助力中国高质量发展(国际论道)
日前,在江苏南京智慧城市公共安全展现场,雷曼展台安防监控中心可视化解决方案吸引观众驻足。
王路宪摄(人民视觉)
在北京,长安链团队推出了全球支持量级最大的区块链开源存储引擎“泓”,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3.0阶段启动建设;在上海,8个市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揭牌,25个数字生活标杆场景建设提速,智慧城市数字底座进一步夯实;重庆截至去年底,集聚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1900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2200亿元,“上云、用数、赋智”企业超过11.5万家……近来,中国各地亮眼的数字经济“成绩单”引发外媒关注。近年来,数字化渗透到中国的千行百业,展现出强大韧性、强劲动能,积极为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积势蓄能。
迎来新的产业升级
日前,在福建省福州市举办的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数字经济成为中国迈向现代化的重要增长引擎。”据巴西《论坛》杂志网站报道援引报告内容称,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人民币,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GDP比重提升至41.5%。报道称,中国数字基础设施规模能级大幅提升。
2017年正式提出建设“数字丝绸之路”以来,中国持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合作,促进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等领域建设,不断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创新发展。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数字丝绸之路’体现了中国在国内外发展数字基础设施的目标。”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站近日发文称,“世界已经见证了中国在电信、人工智能、卫星导航系统、海底光缆、监控系统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进展。随着‘数字丝绸之路’加速发展,中国进一步推动在海外的数字化项目和高技术投资。”
英国《经济学人》周刊报道称,重型设备制造商三一重工的18号工厂位于中国中部城市湖南长沙,曾以制造出能够产生足够的物理力、将液态混凝土推到500米高摩天大楼顶部的泵车为荣。不过如今,它最先进的创造根本不产生任何物理力量。在“云”上的某个地方,一个与工厂规格完全相同的“数字双胞胎”正在运转,由数百个不同的传感器和摄像头提供数据。在人工智能的支持下,这个系统能够使管理者提高效率,预测和分析故障,减少高贵的停工成本。这也是《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去年将三一重工列入全球“50家最智能公司”的原因之一。去年,世界经济论坛授予三一重工18号工厂“灯塔工厂”称号。
英国《经济学人》周刊另一篇报道称,中国即将迎来一场产业升级,数十个城市将在机器人、云计算和自动化方面取得突破。这种本土技术调整正在改变中国制造业的地理布局。新的投资和人口正从沿海中心转移到湖南株洲这样的内陆城市。这些努力也可能重新绘制中国的经济版图:新技术企业数量前所未有地增加,政府正在数据科学、网络安全和机器人等领域培育成千上万大大小小的公司。这些公司正在努力升级中国的工业基础设施,以迎接中国新的产业升级。
依托强大基础设施
近日,斯坦福大学发布《人工智能指数2023》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计划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并在人才培养、科研投入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
“中国具备必要的基础设施,这是中国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优势。”西班牙《国家报》网站援引专家观点称,5G网络就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例子之一。5G网络对开发云计算、推广“物联网”等商业应用至关重要。
据巴西《论坛》杂志网站报道援引《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称,截至2022年底,中国开通5G基站31.2万个,5G用户5.61亿户,全球占比超60%;千兆光网具备覆盖超5亿户家庭的能力;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达18.45亿户,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首个实现“物超人”的国家。
俄罗斯自由媒体网日前报道称,中国已经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还建成了全球最大的5G独立组网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纽约时报》报道称,中国已启动大规模新基建计划,中国将加大对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投资,中国多个省份也相继推出总额数万亿元人民币的新基建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