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财经 2023-05-15 05:25 的文章

宝珠鬼话 霜花寒155亿条数据如何织成一张网(一线调研)

 

  西海岸新区政务服务大厅工作人员查询反馈企业信用相关情况。
  胡全福摄(人民视觉)
  数据来源:山东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公开和应用,推广惠民便企信用产品与服务。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和金融信息的共享整合机制。”

  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供需有效衔接的重要保障,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坚实基础,是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国民经济循环高效畅通、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山东省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应用,构建起省市一体化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编  者  

  

  “还少一份材料?我要再回济南办理吗?”手捧一沓材料,李申伟眉头紧蹙。

  李申伟是山东华特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公司位于济南。前阵子,他到青岛西海岸新区参加一项政府采购活动,来到政务服务大厅办手续时,才发现还差一份投标证明材料。“采购活动马上要开始,等材料补齐了,活动都结束了,怎么办?”李申伟慌了神。

  “您别急。”工作人员递上一份承诺书,“您的企业信用良好,只需在上面签字,我们就可以为您办理审批。”

  昔日繁琐的证明材料,如今可由一张薄薄的承诺书代替,这得益于山东省推行的省市信用信息一体化建设工作。近年来,山东整合各类平台政务数据,逐步建立信用信息归集、管理、共享、应用一体化系统,构建起省市一体化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截至目前,山东省信用平台归集数据超155亿条。日前,记者实地调研,探究这155亿余条信用数据如何织成一张网。

  数据归集进展缓慢,难有突破——

  如何打破信息壁垒?

  在山东省社会信用中心3楼的会议室,负责对接信用信息归集工作的省发改委财金信用处四级调研员陈蕾和另一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围坐一桌。

  “真的不能给了吗?”陈蕾问。

  “真有难处啊!你们要的其他数据还好说,剩下这两项数据有些敏感,我们也不敢随便给啊!”对方也很为难。

  看着陈蕾一时说不出话,对方说:“如果你们能拿出相关法律法规依据,咱都好说。”

  陈蕾出了会议室,叹了一口气。沟通了四五次,差点磨破嘴皮子,可剩下两项关键数据,对方就是给不了。

  “过去,归集数据时难免会碰壁,对方吐露的难处也可以理解。由于缺乏相关依据,在归集一些关键数据时,会遇到部门、地区之间的信息壁垒。此外,省、市两级还存在数据多头归集、重复采集的问题,导致省信用平台最初在数据归集上进展缓慢、难有突破。”陈蕾告诉记者。

  几年前,山东引进专业人才完善省信用平台的技术架构,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打通,实现信息联通、互推互用。“‘联’只是第一步,把切实有用的数据归集到平台上,才算联得有意义。”陈蕾说。

  据统计,2016年至2020年,各方归集的数据总量不足20亿条,而这20亿条也是一点点“磨”出来的。“归集数据种类多、维度广,要提前列好清单,再往一个个部门跑。不少部门向我们‘倒苦水’,许多数据都在纸上,要归集就得手动输入电脑,再导入我们的平台系统,很占用时间精力。”陈蕾说。

  如今,再来到省社会信用中心3楼的会议室,在省信用平台展示屏幕上,一张全省数据归集总量整体情况表跃然眼前。“几年之隔,平台归集的数据总量已突破155亿条。”陈蕾指向图表。

  从20亿条到超155亿条,信息归集的壁垒如何打破?

  法规铺路开启“绿灯”。2020年,《山东省社会信用条例》正式出台,强化了数据安全管理,明确了落实数据共享的责任,为推进数据应用提供了法规支撑。

  推进信用信息平台一体化建设是个融合的过程,要打破壁垒,仅靠法规还不够。2021年,山东又迈出关键一步——经过前期调研,决定选取烟台、临沂两市作为试点城市来推进建设。

  “试点市信用平台向省信用平台全面开放数据,同时,我们破除纵向壁垒,在省信用平台部署了信用信息服务库,向试点城市开放了访问权限,将数据共享给他们使用。”陈蕾补充。

  眼见着试点效果不错,去年3月,山东省决定将试点经验推广至全省,全面推进平台一体化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