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乱舞4.27好记者有本事好故事有温度
好记者,拿出好本事,讲出好故事。今年下半年,由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中国记协主办的第九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面向全国新闻战线深入开展。参赛者讲亲历故事、说采访过程、谈内心感受。新闻战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积极传播党的声音,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用心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积极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有力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好记者讲好故事——2022年中国记者节特别节目》于11月8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播出,10名记者代表讲述他们的采访经历、所思所想,反映近年来全国新闻战线取得的丰硕成果、展现出的良好精神风貌、新闻队伍建设取得的新进展,为新中国第二十三个记者节献礼。
记录时代风云
见证伟大变革
飞驰的高铁让“流动的中国”更加生机勃勃,美丽乡村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绿水青山正变成金山银山……这些精彩的故事,离不开广大记者践行“四力”,去书写、讲述、见证。
河南日报社记者董娉12年都在进行高铁新闻报道,见证了河南在全国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铁网,迈入“市市通高铁”时代。“聊起坐火车的感受,家里的四代人都有深刻的记忆:姥姥90多岁了,拥挤的绿皮车是最深的回忆;70多岁的母亲总提红色的快速列车;我从工作起就开始坐动车,朝发夕至是我的感受;而我的女儿俨然是复兴号的‘老乘客’了!”董娉说,“在这条路上,列车不仅跑得远、跑得快,它还跑进了人心。采访时每个人幸福的笑脸,是最好的答案。”
2015年,湖北广播电视台记者郝晋辉第一次到湖北鄂州市峒山村采访,那时,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村里千亩土地荒芜,仅靠传统农业“望天收”。7年来,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村里推广“虾稻共生”,有村民在一个小龙虾丰收季就能收入30万元。“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养虾的行列,回村创业的人也越来越多。”郝晋辉说,“乡村振兴是幸福新起点,在我的镜头里,峒山村的‘万亩湘莲’建成了,‘农文旅研学’的融合发展模式带来了上亿元的效益。我们新时代的美丽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朝看黄海日出,暮赏渤海夕照,春迎东游海豹,秋送南迁候鸟。”去年,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杨成龙在山东烟台市拍摄纪录片《长山列岛》时,听海岛人这样描述自己的家乡。杨成龙说:“渔民们经历了过度捕捞、高密度养殖等过往岁月,海荒了、岛穷了,大家也迷茫了。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绿色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有关部门开始推动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
杨成龙看到:“近海腾退,美丽的海岸线回来了;减少捕捞渔船,大海里的鱼虾回来了;污染企业退出海岛,蓝天碧海回来了。在这里,‘山、水、林、海、城’被视为一个生命共同体。渔民在海里投鱼礁、种海草、修复海底生态。他们还建起现代化的海洋牧场,迈进了耕海牧渔的新天地。”
书写榜样事迹
唱响奋进凯歌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书写榜样事迹,唱响奋进凯歌,推动全社会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广大新闻工作者时刻在路上。
去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王宁接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采访26位高龄专家。“深潜院士”汪品先在耄耋之年深潜3次,他每天坚持骑单车去办公室,“骑车锻炼身体,而且比走路省10分钟”;天文学家叶叔华院士每天中午自己到食堂打饭,吃不完的打包回家;“焊接泰斗”潘际銮院士反对“唯论文论”,呼吁学生们多去一线、多做实用的东西;“七一勋章”获得者蓝天野有近77年的党龄,他原名王润森,当成为党的交通员后改名为蓝天野,而这个名字,人们叫了他74年……
王宁采访后说:“我要努力把他们这种生活里简朴、事业中坚守、信仰上忠诚的精神,传递给更多的观众。”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
10年来,中国石油报社记者徐远震奔走在祖国西部的荒漠、高原,记录建设新时代的普通人。气罐车司机郑有录的日常工作是把天然气从格尔木送到拉萨,他10年跑了521个来回;德令哈输气站的普通工人加羊多杰,远离家人坚守在高原油气管线上,最终突发疾病倒在荒漠里……徐远震在高原采访,看到了许多普通人的坚守和奋斗故事,“正是他们让我明白,在建设世界能源强国的征程中,‘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深刻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