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2021-01-04 09:06 的文章

陕西省富平县新闻向中外青少年讲好中华文化故事

原标题:向中外青少年讲好中华文化故事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并强调在“十四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明确提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

对于当今中国来说,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中华文化安身立命之“本来”,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与时俱进地弘扬,使其惠及当代、泽被后人。向中外青少年讲好中华文化故事,成为新型主流媒体的一项新的文化使命担当。

中国青年报社(含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也把向中外青少年讲好中华文化故事,作为努力实现新型主流媒体的一项使命担当。12月4日《中国青年报》全媒体推出“文化强国对年轻人意味着什么”话题,就从海内外和全景式视角关注了向中外青少年讲好中外文化故事的现实性和急迫性。但是我们与应该担负的能力和本领相比,深感差距还很大,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更多支持关心,共同担当起这一新的文化使命。

一、文化传承与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服务人民相结合

向中外青少年讲好文化传承的故事,成为中国青年报社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传播重点。

以儒释道为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至少有着与马克思主义两个方面的重要契合点:

一是实事求是、唯物辩证、当下契入,修身齐家、尊重人性、变革常新、知行合一,向上向善、知足少欲、大同理想——而这些,恰是马克思主义能扎根中国的几个重要文化原因。

二是将“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人生理想、价值追求,以开放包容为怀、以平常生活为源,“中”度而不偏,日用而不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光辉照耀下的“德”:个人之德、家庭之德、公民之德、国家之德。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要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通过“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在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改革创新中打造传世精品。新闻宣传工作者要在媒体融合过程中,更多增强人文关怀与现实观照的结合度,增强青年文化、时尚文化、红色文化的结合度,增加优秀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结合度。依靠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这“四力”,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努力将真善美的种子播撒在全媒体优秀精品创新创造、分发传播的各个环节。

12月4日《中国青年报》发表全媒体专题报道“文化强国对年轻人意味着什么”,从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多维度,阐述了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以达到更好共同分享、有效推介中华文化的目的。比如让年轻人讲述“可触摸的中国”,打破“脸谱化”的符号、把文化从博物馆里请出来,文化事业不是“霸总”“甜宠”的堆积,等等。

二、让优秀中华文化真正融入学习成长和工作生活过程

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就要不断学习、研究和加强新时代的文化建设,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把“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有机结合起来。

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说,首先要在当代价值上做深入挖掘,所谓传统文化,只是在历史上有代表性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还要能够在现在和未来继续产生影响,能够在文化内容的传播条件、受众和方式上与时俱进,能够实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能够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让文化多样性同频共振,这才是传统文化真正有价值和有生命力的地方。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其中提到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3项内容,就是传统文化最持续的影响力所在,为我们推介中华文化找到了最直接、最精准的着力点。

近年来,由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和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联合推出的13期“青年大学习”系列团课,累计4亿人次参加学习,与“青年马克思主义工程”相结合,产生较好反响。

高校思政课的8个“统一”,也应该完全融入推介中华文化的全过程: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