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2020-12-25 14:51 的文章

朴邵宥2020全民阅读:变在哪儿,新在哪儿

12月18日—19日,第三届中国全民阅读年会在广西南宁召开。在2020年岁末,回首全民战疫的这一年,以推动全民阅读为己任的出版界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

在2020年全民战疫的场景中,有两个画面是以阅读作为主焦点:一个是武汉方舱医院里的“读书哥”,他静静读书的姿态似乎在当时情境下可以让整个焦虑的社会都安静下来;一个是在东莞图书馆里留下临别赠言的吴桂春,他对阅读的态度和疫情给他的生活带来的改变形成的巨大反差,足以让推动全民阅读的出版人顿时兴奋起来。

新冠肺炎疫情,带给社会很多改变,经济、社会、生活、健康、环境、社交等等,但通过这场疫情也带给一些人思维、习惯甚至是思想的转变,是全民阅读在疫情危机中遇到的最大变局。

遇变局 战疫中的新需求

阅读战疫的过程中,书籍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出版人欣喜地看到,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全民阅读的氛围正在形成很好的溢出效应,越来越多的组织机构、社会力量参与到全民阅读事业中,为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公共服务水平增添了力量。

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范晓莉在致辞中的举例来看,今年广西全民阅读月期间,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向全区读者推荐了《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百年大变局:世界与中国》《红色家书》3本书,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各级各部门纷纷组织全民阅读活动,3本书的发行量达到了9万多册,全区各地开展各类全民阅读活动达600多项。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9万多册的发行量、600多项活动看起来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但当它们汇聚起来并相互作用时,其能量是呈几何式增长的。

中宣部今年10月印发的《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就包括加大阅读内容引领、组织开展重点阅读活动、加强优质阅读内容供给等重点任务。

安徽出版集团董事长王民在演讲中阐述了他眼中疫情给出版和全民阅读带来的三个改变:

——传播方式之变。疫情期间500余种抗疫图书实现了融媒体出版,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知识和精神支持。教育出版人免费提供电子出版物、开放数字教育资源,助力“停课不停学”。

——内容需求之变。大众对疫情了解、防范等阅读需求急速上升,形成抗疫出版和阅读热潮,与疫情有关的书籍引起了读者的热切关注。人们在满足健康防疫、知识学习、信息获取之外,越来越关心法治、安全、环境等方面的信息,也会更多关注和体味生活,对科普、休闲、美食类阅读的需求有所增加。

——产业业态之变。面对读书与读屏的并重,大众不仅需要纸质书,还需要网络、手机阅读器上出版的文字,需要立体、全媒体、融合出版,需要通俗易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新颖便捷的载体所呈现出来的内容。

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面对需求的改变,出版业正在守住主阵地,传播正能量,发挥大作用。

育新机 疫情下的“云互通”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陆彩荣带来一组数字:今年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出版界出版了1000多种抗疫类图书,同时免费向国外出版界提供多种图书的版权;中国外文局今年截至目前输出图书版权709项,举办了约30场国际抗疫云活动,“这在疫情下非常不容易”。

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主席、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张明舟发起设立了一个国际抗疫童书互译共读平台——生命树童书网,中国的出版社把60种抗疫图书的版权捐赠出来。张明舟组织了近400名译者,从60种图书中精选出11种,翻译成17种文字,在互联网上受到很多国家读者的欢迎。

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公众防护指南》只用了一周时间就出版了,但并未进行市场销售,而是通过各种途径向全社会公益传播。人民卫生出版社董事长王雪凝介绍,该书向公众赠阅55万余册,授权翻译出版汉维对照版、汉哈对照版等5种民文版出版物,推出英、法、意等10种国际语言版,在全球范围传播科学权威的疫情防控知识。

变化中新的机遇和新的合作空间,让陆彩荣感到,社会变化是出版的重要选题,记录、传承历史是出版的重要职责,“卖思想、卖创新是很重要的”。

“我们与国际出版界密切合作,举办了云首发、云签约、云阅读等一系列推广销售活动。”陆彩荣说。

全面助力战疫期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充分利用拥有200万订阅用户的新媒体矩阵,及时、快速推出高品质的权威文章,多篇文章阅读量超过10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