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2020-12-24 14:10 的文章

8100030d主题出版:既要接天线又要接地气

原标题:聚焦高质量出版系列第二季:主题出版的高质量发展(学界篇)主题出版:既要接天线又要接地气

主 持 人: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编委会主任、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社总编辑 丁以绣(左)

对谈嘉宾: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周蔚华(右)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融媒体与主题出版研究院院长 韩建民(中)

国家新闻出版署12月1日下发的《关于编制“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和2021—2030年国家古籍规划的通知》提出,要精心组织重要时间节点出版工作。围绕党和国家重要政治活动和重大历史事件,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推出一批聚焦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辛亥革命110周年、党的二十大、毛泽东诞辰13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邓小平诞辰12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的主题出版物。

主题出版的地位不言而喻,学界对主题出版的讨论也由来已久。在《中国出版》《科技与出版》等期刊上,经常能看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周蔚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融媒体与主题出版研究院院长韩建民撰写的文章。他们此前曾在出版社担任负责人,在主题出版领域既有实战经验,又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观点,也都曾获得韬奋出版奖、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等荣誉。

12月2日,围绕“主题出版的高质量发展”这个话题,主持人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编委会主任、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社总编辑丁以绣与周蔚华在北京进行现场座谈,并连线韩建民,展开深度对话。

内涵有所扩展 模式有所创新

主持人: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排头兵,既接天线又接地气的主题出版近年来成为出版业界和学界研究的热点。在您看来,主题出版这些年的内涵有哪些扩展?模式有何创新?

周蔚华:主题出版内涵的扩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范围扩展,从过去以节庆、重要活动、重要会议等为主扩展到各个领域对主旋律的弘扬以及对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二是题材扩展,从过去主要是纪念性、叙述性、论证性的文体,转向各种文体并行,比如报告文学、小说、诗歌、儿童读物等;三是表达形式扩展,比如,从过去单纯的图书和电子音像出版物,扩展到各种媒体并用;四是传播渠道的扩展,从线下到线上,比如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平台上有大量主题出版的内容。在内涵扩展的同时,也有主题的集中,这就是把焦点集中到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到宣传解读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

模式创新主要包括选题策划模式、表达模式、宣传营销模式等方面的创新。选题策划模式创新主要是通过五个方面的结合——上下结合(管理机关的统一部署与出版单位的自主策划结合)、前后结合(作者、出版者和读者结合,政府与市场结合)、内外结合(国际和国内市场的结合、不同出版社之间的联合策划等)、大小结合(即宏大主题与小切口结合)、远近结合(当前选题计划与中长期主题出版规划结合)——最终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

表达模式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媒介融合,线上线下互动互联,文字、声音、画面密切配合等,更强调直击读者内心世界,让人产生共情,达到共鸣,更强调视觉冲击力,更注重传播效果。

宣传营销模式的创新就是多条腿走路,官方组织联展、政府采购、传统的新华书店系统、党建文宣系统发行、馆配、时政类专业书店、网店等多样化宣传、多渠道发行营销。

韩建民:近年来主题出版既是业界工作的重点,也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其内涵和模式也有较大的创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党领导的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上升为新时代主题,这对于主题出版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主题出版的内涵也随之有了新的拓展。过去主题出版更多聚焦在革命文化主题,现在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题出版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我心归处是敦煌》、“中华人物故事汇”丛书、“科技改变中国”丛书等一批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图书入选中宣部年度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