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2020-12-21 14:03 的文章

高松惠理 ed2k与时俱进媒体素养教育迫在眉睫

原标题:与时俱进媒体素养教育迫在眉睫

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推特上一条虚假新闻比真实新闻传播得更快、更远、更深入。科技水平的进步让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自媒体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景象,媒体与受众之间打破了过去“主与从”的关系结构,即单一生产者和被动接收者的关系。借助智能手机和搜索引擎,人们对于信息变得触手可及,但这也促使了虚假新闻的急速盛行。因此,在传媒教育中开设讲授媒体素养的课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变得更为紧迫。

“作为新闻和大众传播教育的工作者,我们必须学习新的技能,调整教学策略,以跟上行业的快速发展。否则,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同美国教育管理委员会常任主席、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传媒与新闻学院教授克里斯·罗什持有相似观点的学者们,纷纷加入到改革行列,世界各地的许多院校也因此进行了课程调整,以帮助学生跟上当前趋势,保持自己教学的领先地位。那么,媒体素养课程的讲授内容如何设置呢?

识别假新闻

培养学生的媒体素养首先要从教授他们识别假新闻开始。标题在文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往往文章的标题为了吸引眼球最具欺骗性,这个道理也基本人所共知。所以,在课程中应教授学生识别标题以外的内容,如检查文章日期、作者身份、写作语气和语言偏见等。

同时,针对大多数新闻,尤其是对重要新闻,他们并不会只被一家媒体机构报道,热门的独家报道在当今媒体时代的生命力已远不如从前,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在多个新闻频道间进行查验,查看有多少来源报道了相同的内容,比较同一个主题中的不同措辞和标题,通过差异化核查内容的可信度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几乎适合所有的融合类新闻的学生培养。

对于未来即将成为专业媒体人的培养来说,这些入门级传媒素养的培养显然不够,学校可在传媒教育中将学生带入“换位思考”的情景中,布置学生创作一份全部为真新闻或全部为假新闻,或者两种新闻兼有的报纸,让其他学生分辨真假新闻。因为没有什么方式,是比自己“制作”假新闻能更好地理解如何分辨假新闻的。

使用思维导图

由于不同来源的文章会呈现不同的报道角度,这也使文章展示的报道细节不同。因此,当学生阅读、聆听或从更广泛的角度看问题时,他们也会相应对一个问题获得更全面、更准确的观点。然而,对于有些学生愿意相信,但却存有些许疑问的内容,授课教师可将思维导图引入其中。例如,选择一条曾骗过大多数受众的假新闻,让学生通过列出信息的不同渠道来源(包括哪些渠道相对可靠,哪些渠道相对不可靠),以图形的形式进行展示,通过小组讨论和各个学生所制作的思维导图相互汲取灵感,进而培养学生具有专业的“识假”知识储备。

在如今以速度为先导的信息传播时代,这样的思维方式和识别方法的培养,将有助于学生在将来从事新媒体工作时,避免落入“一键转发”的无操守媒体人行列中,成为质量与速度并行的优秀媒体人。

质疑数据和数字

通常,一篇假新闻会通过对数据的引用和堆砌,达到让人信服的目的。因此,在面对由数据组成的新闻时,老师可教授学生从数据的角度对新闻进行评估。例如,当我们遇到一篇在脸书等社交媒体中被大量分享文章,称“学生每天至少有8小时的睡眠,才会在学校表现得更好”时,应仔细观察所引用的研究,因为在无意中就可能会发现,此调查只是在一所学校,在一堂课上进行的,仅只有6个学生参与。那么,这篇文章的调查发现便可想而知。

因此,在传媒课程中教授学生使用图表来说明数字是如何欺骗人们的大脑,让人们相信整个信息的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识别虚假新闻,而且便于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以此对虚假新闻进行指正报道,让事实真相重回大众视野。

事实上,传媒素养是一门融合了传播学、新闻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理论的课程,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新闻价值观,而且有利于增加学生在日后工作中的新闻敏感性。随着科技的发展,媒体素养教育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会是热门话题,作为传媒人才的培养,应时刻关注变化趋势,改革课程设置,从而培养出与时代相符的传媒人才。

(张博 编译 文章综合编译自《媒体素养评估挑战》《新闻的发展趋势》《传媒的未来:传媒人员的概念和趋势》等)


(责编:宋心蕊、燕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