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2020-10-16 05:07 的文章

王文沧详细资料吉林日报:从在地化融起向云端化聚合

原标题:社长总编谈媒体融合 | 吉林日报:从“在地化”融起 向“云端化”聚合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国家治理高度,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从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工作原则三个方面明确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出了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的号令。围绕落实中央要求,各级各类媒体取得哪些进展成效?形成哪些规律认识?深度融合又有哪些发力方向?敬请关注“社长总编谈媒体融合”专栏报道。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媒体时代深刻洞察,对媒体融合发展科学谋划,极大鼓舞了新闻舆论工作者的信心和斗志,为我们推进媒体融合实践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全国省级党报一分子和党报大家庭一员,吉林日报紧紧结合本地特点和融合趋势推动新型主流媒体建设进程。

把握地域坐标,推行新闻+技术+服务“在地化”

党报姓党,上连党心,下接民心。省级党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中有着特殊地位,积极推动全媒体条件下的省级党报事业发展是重大政治任务。特别是身处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互联网以其强大的技术基因深刻影响社会治理和传播格局,舆论斗争和新闻宣传面临全新挑战。作为一方省报,发挥“在地化”优势,做足地域大文章,把省报主流舆论阵地建设成融合发展高地,积极服从和服务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才能在迎接新挑战中打开新局面。

一是由浅入深,以思维融合带实践融合,率先解决内容供给瓶颈。

吉林日报身居东北,思维和体制机制掣肘较多,媒体融合的起点是从头脑入手,不断深化思维融合,进而推动实践融合破局。我们通过理论中心组学习、采编业务研讨、全员培训等方式,把握融合大势,厘清操作理念。从2014年党中央《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到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明确要求;从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深刻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到“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写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各级各类媒体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走过了步履铿锵、不断探索发展的第一个“融合五年”。

我们一直跟进学、系统学、明思路、找出路,将媒体融合作为牵引吉报发展的重要引擎,率先突破传统纸媒对互联网内容“有效供给”能力特别是提供本地新闻、信息、服务能力不足的瓶颈,继而解决吉林日报在海量受众的互联网上掌控有效传播渠道显著不足、受众规模尚小等问题,推出一批有吉林标签、有地域特点的新闻产品,逐渐形成了“报、网、微、端、手机报、户外屏”六位一体终端体系。

今年,经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深改委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办、国办正式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媒体融合吹响了新的前行号角。有着75年辉煌历程的吉林日报也将趟过改革“深水区”,走向康庄大道。面对在深度融合进程中要破解的体制机制等深层次问题,需要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运用思想武器,打破思维定势,多角度全方位推陈出新,让立足吉林、深耕吉林,立足主业、深耕主业的发展乐章更激昂。

二是强基固本,补技术短板扬内容优势,壮大本地新闻产能。

技术是媒体融合的基石,是支撑,内容是媒体发展的根本,是核心竞争力。惟有强技术之基,才能固内容之本。

第一步是从技术困局里走出来。很长一段时间,因为财力物力和重视程度不足等原因,吉林日报技术力量与兄弟省报相比比较薄弱,技术部门更多从属后勤体系,技术队伍经常处于人员流失状态,多名技术员工改做编务或行政工作。2019年以前,技术机房和技术设备“超期服役”,支撑内容生产的软硬件和编务流程一直是“上一代”版本。本着“吉林有所需、吉报有所应”和“面向未来、适度超前”等原则,吉林日报深度调研了解本地宣传需要,借鉴国内同行经验,以“本土力量加国内一线技术方”的组合形式力抓技术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