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2020-10-12 09:03 的文章

奇博少年招式铭记历史放大和平声量

《人民日报》根据抗战老兵朱鹏祥的真实故事改编成微电影《七十五》。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新华社推出《国家相册》特别节目《父辈的抗战》。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75年前,日本代表在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签字,侵华日军随即向中国投降。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付出巨大牺牲换来的,这场战争不仅有力捍卫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更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国家尊严和民族荣誉,因此,对于这一纪念日背后历史的回顾以及尊重历史、珍惜和平的宣传是非常有必要的。相信不少人还记得2015年9月3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这一活动表明了中国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的态度。

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今年9月3日前后,在报纸、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平台,中央媒体连续推出内涵深刻、形式丰富活泼的报道,将回顾历史、倡导和平的气氛推向高潮。

重磅评论提升纪念高度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活动隆重且庄严。9月3日上午,向抗战烈士敬献花篮仪式在位于北京西郊卢沟桥畔宛平城内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内举行。当天下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这些纪念活动的图像和重要内容在各家报纸9月4日头版上得以呈现。

而9月3日当天的报纸,则以各家媒体的评论最为亮眼。

《人民日报》9月3日头版发表了社论《凝聚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做了回顾,强调了战争胜利的来之不易及其重要意义,并将评论的重点放在将现实与历史结合上,激励读者铭记历史、警示未来,大力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凝聚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面对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机,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整篇社论语言铿锵有力,气势磅礴,但又适时加入了诗句、比喻等点睛之句,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有助于让评论起到更好的说理效果和鼓舞人心的作用。

《光明日报》在刊载《人民日报》社论《凝聚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的同时,于9月3日在其评论版上发表评论《抗战精神因传承而不朽》,从热映电影《八佰》讲起,带领读者回忆抗战先驱“用血肉之躯在中华大地上筑起一道道抗击外侵者的新的长城”的历史,非常有画面感。文章强调“一个国家的强大,既需要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的硬实力,也需要思想、文化、精神、伦理、道德等软实力”,从而引出“抗战精神并未过时”的论点,并结合当前我们要面对的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以及全球抗疫的挑战的现实,呼吁读者“更要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这篇评论篇幅不长,但有理有据地回答了“在当代纪念抗战胜利有什么意义”这一问题,配合流畅的行文,感染力强。

《弘扬抗战精神 担当强军重任》则是《解放军报》9月3日的社论主题。这篇评论在阐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意义后,重点阐述了“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的论点,强调“我军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必须强化使命担当,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打仗意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奋力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加快提升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能力”。

史实呈现勾勒历史轮廓

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9月3日前后,多家报纸呈现了与抗战有关的故事,为那段历史提供重要见证。

9月4日的《人民日报》第13版用一个整版的篇幅刊载了报道《修护731遗址群 还原历史真相》。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731遗址群是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细菌战遗址群,这篇报道讲述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的工作人员克服重重困难,搜集劳工证言和731部队罪证实物,并进行整理和展陈的故事。“接受实验的人被绑在十字架上,飞机飞过来,投下细菌弹”“战败以后,把剩下的实验者都杀了”……文章中呈现的来自731部队日本老兵的证言,展示了残酷而真实的历史真相,突出了希望读者以史为鉴、珍惜宝贵和平的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