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2020-05-20 09:12 的文章

汪大东和雷婷知音传媒集团四年转型取得实效改革,舍此别无他途

原标题:知音传媒集团四年转型取得实效改革,舍此别无他途

凡井水饮处,便有《知音》。这是《知音》在发行量最高峰630万份时,最常见的一种情形。

在2015年时,《知音》从最初的一本单刊已发展成为拥有9刊3报、13家子公司及1所高等职业教育学院的文化传媒集团。但是,随着数字阅读的强力冲击以及销售网点的不断减少,集团不少子报子刊出现下滑。不过,在2016年探底后,知音传媒集团整体经营形势又开始逐步回暖。也就在2016年,知音传媒集团换帅,迎来了并无报刊出版管理经验的刘学明担任知音传媒集团董事长。

经过4年的体制机制改革以及媒体转型探索,到2019年年底,知音传媒集团净利润达5500万元;2020年年初现金存量超14亿元,总资产达22亿元。可以说,知音传媒集团的转型取得了实效。

不改革,难有成效

“随着《知音》逐渐由一家杂志社发展成一个集团后,管理模式没有及时跟进调整,改革的步伐放缓甚至陷入了停滞的局面。”5月8日,刘学明受邀走上中国期刊协会主办的期刊讲堂,他直言不讳地谈起了过去那个《知音》存在的问题。他认为,其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管控模式上,实行强总部、弱子分公司的运营管控模式,总部高度集权、强力管控,子分公司自主性弱、活力不够;二是在绩效薪酬上,“大锅饭”现象普遍,缺乏激励性。

因此,知音传媒集团在2016年年底便开始酝酿,针对阻碍发展的突出问题,他们做出了3个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

首先是突出公司化改革,划小核算单位,变运营管控为战略管控,按照“授权到位、责任到位、考核到位、监管到位”的原则,对旗下13家经营单位赋予经营自主权、人事权和财务开支权,同时与各单位签订年度经营目标责任书,压实经营责任。刘学明表示,通过划小核算单位,实行事业部制或项目制,把责任压实到每一家公司、每一个员工身上,同时授予相应的权利,充分信任他们,让他们各尽其能、各展所长,是文化企业管理中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其次是推进薪酬制度改革,激发企业活力,打破“大锅饭”,以岗定薪,多劳多得,减少固定薪酬,增加激励薪酬,做到员工收入与岗位贡献相匹配。对此,刘学明表示:“如果涉及体制性的整体改革暂时实行不了,不妨可以从薪酬制度改革这个切口进入,绩效优先,让干事的人多劳多得,不干事的人少劳少得。这种改革难度相对小一些,效果也比较明显,有时甚至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最后是完成动漫公司股权改革,知音集团在2017年3月通过股权评估、挂牌交易的方式,引进湖北广电等3家战略合作伙伴,募集资金5.67亿元,以动漫公司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文化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刘学明看来,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于文化企业壮大实力、引进资源,特别是在推动体制机制变革方面,可以发挥很大作用。但同时他也提醒广大文化企业,在目前环境下,具体实施时要认真研判,谨慎推进。

媒体转型,从未停止

“虽然这几年纸媒的衰落给我们转型的压力很大,但是在转型探索的路上,我们态度一直很坚决,用的力气也很多。”刘学明坦言,知音传媒集团这些年从未放弃过转型,在影视、短视频、电商等领域都尝试过,有一些成功,也有一些失败,在一些项目上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刘学明对知音传媒集团旗下4家媒体的转型探索分别作了介绍和分享,这也代表着4种不同类型媒体的转型形式。

知音传媒集团母刊《知音》杂志经过30多年的积累,其内容优势和品牌优势不能忽视,经过反复论证后,大家一致认为,《知音》可以尝试走线上转型和融合发展之路。线上转型的基础是要有流量和用户,所以《知音》杂志近几年先后搭建了“知音真实故事”“知音”“知音微刊”等新媒体平台,并逐步形成了超过200万粉丝的公众号矩阵和短视频流量矩阵。据刘学明介绍,《知音》杂志近几年还依托新媒体矩阵,着手布局了私域流量的培养和转化,形成了近60个微信群,有3万多活跃度高的用户。在此基础上,《知音》开始进行知识付费服务,依托知音多年形成的品牌影响力,开设故事源动力学院写作培训课程,授课老师都是有着多年编辑经验的资深编辑,他们熟知故事的写作技巧和平台需求,因此受到学员们的普遍欢迎。目前已顺利运营了10余期写作训练营,并在荔枝微课、千聊、今日头条等专业平台上成功搭建知音课程的专属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