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2020-05-20 09:10 的文章

震南帮大联盟新媒体时代需要创新传媒教育

原标题:新媒体时代需要创新传媒教育

5月15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调整办学和扩大硕士生招收规模的消息在媒体圈传开,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讨论。《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新闻学研究室主任黄楚新,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周葆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沈浩,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首任院长、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监事长、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刘卫东,请他们做同题问答,阐释了各自对一些焦点问题的观点,也表达了如何在媒体变革的当下做好传媒教育的思考。

新闻学门槛并不低

黄楚新: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的一门科学。从新闻学的定义可以看出其门槛并不低,之前有一个观点是“新闻无学”,事实恰恰相反,新闻学属于交叉学科,包罗万象,是伴随着现代新闻业的发展而诞生的,在研究解决新闻传播实践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发展。而且新闻业务往往会涉及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哲学、文学等学科。因此,不管是从学科定义还是业务实践来看,新闻学的门槛都不低,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进入的学科。

沈浩:新闻学是否门槛比较低这个问题,要看怎么理解“新闻学”这个概念。学界和业界一直都在讨论新闻学跟传播学是否相同。中国传媒大学目前设有三个学科,一个叫新闻学,一个叫传播学,一个叫新闻传播学。我们一直说,过去的新闻学如果读到硕士,你应该学传播学,在新闻学里很多解释不清的东西在传播学里可以得到解释。

过去的新闻学要跟传播学与社会学联合,才能保证它是个“学”。新闻学从“术”的角度可以说门槛低,但从“学”的角度来说门槛就没有那么低。任何人都可以进入新闻领域从事新闻工作,但进入新闻学领域则需要较强的专业素养。

从学术的角度来讲,新闻学较之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门槛相对低,但新闻学毕竟是一个学科,它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与学科体系,因此进入新闻学领域还是有一定的门槛,而硕士、博士的培养就体现在他们的理论水平上。

做出改变适应新需求

黄楚新: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和新媒体的兴起,给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但也猛烈冲击了传统新闻业,重塑了媒体业态,给理论创新提出了新问题、新挑战和新机遇。新闻传播学中的一些基础理论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媒介环境带来的颠覆性改变,媒介技术的进步,使在旧有媒介环境、媒介体制,以及媒介运行机制之上建立起来的传统新闻学理论由于跟不上时代的快速发展而失去权威性的指导意义,各种概念也在媒介生态的不断更新中被赋予新的意义和特点。很多经典理论在当前的新闻传播活动中是缺乏解释力的,仅仅对具体的理论观点做出修正已经不足以解决问题,需要在方法论、研究范式、理论范式方面做出突破。新闻学正视新环境新问题,积极做出改变,才能适应新的传播需求。

沈浩:这个问题要看怎么去定义“新闻学”。当前的媒体融合应该也是新闻学自身学科发展的过程,不是说我们甩掉了新闻学去独立地发展新媒体环境,发展新媒体传播。《人民日报》、新华社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传统媒体在新媒体、自媒体环境下的探索其实都应算是新闻学的发展。

但从新闻教育的角度来说,我们传统的新闻学教学和培养体系确实已经落伍于新媒体环境。在人才培养方面,国内约70%的新闻学院还在沿用传统的新闻学教学体系,另外30%的新闻学院则不断地尝试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性教学模式,这也是新闻学院的发展导向。

随着AI的发展,语音、文字互转在传媒行业中已普遍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及5G现在已成为新闻传播学领域谈论的热点,今后还将有更多的科学技术应用促进行业不断发展,新闻学应该研究这些现象,发展完善自己的学科体系。下学期,我们新闻学院可能就要开始教直播平台的构建,不仅是讲我们要直播什么,还要讲做直播需要什么样的设备,这些设备怎么用,同时还会讲视频编辑、直播推流等专业技能。

刘卫东:当下,自媒体可以通过技术便捷的随意粘贴、改写编造假新闻,无视严肃的新闻报道规律。不负责任的自媒体众声喧哗恰恰说明广大网民急需媒介素养教育,应该在全社会普及新闻与传播学知识,或者将新闻与传播教育工作正式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学科需坚守也需拓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