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2020-05-14 09:28 的文章

泰民我们结婚了停拍光明日报社:思想文化大报的全媒体表达

原标题:社长总编谈媒体融合 | 光明日报社:思想文化大报的全媒体表达

  编者按: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国家治理高度,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年多来,各级各地媒体如何贯彻落实中央要求?融合发展向纵深推进取得哪些新进展新成效?敬请关注“社长总编谈媒体融合”专栏报道。

  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把“课堂”设在了媒体融合发展的第一线。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提出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重要概念,做出了“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的重要指示,为信息革命背景下主流媒体的融合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

  同年6月16日,光明日报创刊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光明日报贺信中指出,希望光明日报“坚守思想文化大报的定位”“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传递党中央对广大知识分子的殷切期待和热情关怀,把广大知识分子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这个重要指示,透彻洞察光明日报的历史传统、深刻指出光明日报的发展方向,在全媒体时代赋予了光明日报新的使命与新的时代角色。

  一年来,紧密围绕“思想文化大报”定位,深入落实“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要求,充分发挥“团结、联系、引导、服务知识界”功能,光明日报的融合转型从各个角度对标总书记的贺信精神,将报纸的历史优势延伸到移动端、以新媒体的生产方式牵引报纸改革,正在形成思想文化大报的全媒体表达。

  平台构建强调思想文化定位

  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直接体现在平台的革新上。光明网诞生于1998年,是国内最早一批中央新闻网站;光明云媒创设于2010年,是光明日报第一个移动端新闻信息服务系统,后经多次升级改造为光明日报客户端。包括光明日报在内,主流媒体最早的app建设都侧重于平台革新本身,把新闻和信息从印刷版换成移动端铺陈。近年来,扁平化传播越来越受到分众化的挑战,平台特色与内容特色越来越一体化,充分适配“思想文化大报”定位和服务知识界功能的移动端平台,成为光明日报所需。为此,光明日报启动了新版客户端建设,经过多轮技术测试和内容板块重构,最终于今年4月8日上线。

  光明日报新版客户端海报

  新的app是光明日报以平台落实总书记贺信精神的重要举措,意在打造以团结服务知识分子为方向的内容发布平台。

  内容构架上,底端tab设置“知识界”入口,以“访谈”“学者”“新锐”“人才”“追思”五个子频道凸显光明日报知识分子报道的各个面向;频道设置“思想”“作品”“美术”“读书”等特色门类,对思想文化界的动态扫描更为细致。

  专题打造上,联动文化、科技、理论等垂直领域相关机构动态推出特色专题,交叉引流。

  技术应用上,加大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运用,打造具有公信力和影响力的知识、文化、思想、理论引擎、聚合信息平台,向多渠道、多终端、分众化和专业化方向拓展。

  视觉设计上,强调雅正、清秀、书卷之气,强化光明日报的辨识度,提升对目标人群的凝聚力。

  一言以蔽之,将“思想文化大报”的概念由纸上延伸到屏上,全方位构建知识分子的掌上精神家园,是光明日报在平台构建的目标所向。

  融合生产强调思想文化视角

  建设新型主流媒体深层体现在机制的再造上。只有以报纸为终端的生产流程和机构设置,转变为以报纸为端口之一的多终端生产方式,才能达到深度融合、整体转型。

  围绕这个目标,光明日报近年来进行了两项改革,一个是将原来负责移动端业务的融媒体中心改造为全媒体总编室,成为整体内容生产的统筹部门;另一个是基于知识分子定位和特色内容设立多个独立处室,如社评室、智库办、重点报道室、突出贡献知识分子联络办公室,从成立之初就采用全媒体生产模式,以特色内容的融合生产牵动整体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