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2020-04-28 09:27 的文章

安妮宝贝最新作品三位驻外记者战疫亲历记

原标题:三位驻外记者战“疫”亲历记

编者按:新冠肺炎疫情不断蔓延,全球面临严峻挑战。面对全人类共同的敌人,中国战“疫”如何影响世界?海外战“疫”又将怎样影响中国?今天我们邀请三位中央媒体驻外记者分享海外战“疫”见闻,透过他们独特的视角,一起观察全球应对危机的举措和进展,感受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克时艰的互助和努力。

新华社驻日内瓦分社首席记者陈俊侠:

那些温暖人心的话都是记者问出来的

“中国人民为防控疫情做出了巨大牺牲,他们正在为全人类做出贡献。”——2月24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世卫组织总部接受我提问时,首次对中国人民的抗疫努力予以充分肯定。在中国以巨大牺牲为世界争取了抗疫准备时间、而美国等西方国家却不时借机攻击中国之际,他的表态对世界正确看待中国抗疫的历史意义起到了一锤定音的作用。

乘访问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之机,古特雷斯当天临时决定去世卫组织总部与工作人员座谈,以褒奖他们在抗击疫情方面的努力,新华社是唯一应邀进入会场的中国大陆媒体。古特雷斯表示可回答现场记者两个提问,我“抢”到一个宝贵的提问机会。

我用法语提问:“中国人民正咬紧牙关抗击病毒,尤其是武汉处境艰难,您有什么话要对他们表达?”古特雷斯首先感谢记者“提了个好问题”,然后动情地表示,中国人民为尽量减轻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负面影响,实施严格的防控措施,以牺牲正常生活的方式为全人类做出了贡献。联合国秘书长的话具有不可替代的权威性,正是这一表态在国际上最终确立了“中国贡献论”,而不是“中国责任论”。

回顾这次提问,我曾考虑提“联合国将有哪些具体措施支持世卫组织防控疫情”之类的问题,最终决定提前面的问题,是出于议题设置的需要。联合国此前尚未给中国人民“战疫”定性,在我看来,古特雷斯此时讲几句中肯的话,不仅能肯定中国的贡献,更可给予艰苦抗疫的中国人民以精神支持。

此次议题设置的传播效果不错。新华社外文稿件播发后很快就被路透社等外媒转引,而中文稿件则被国内1000多家媒体采用,成为国际疫情报道的一个小高潮。

国际新闻领域是个“战场”,面对西方媒体的抹黑,中国媒体应善于设置议题引导国际舆论,展示中国正面形象。议题设置是新闻传播的核心要素之一,在重要国际场合勇于提问、善于提问,则是议题设置的关键。

鉴于世卫组织在全球卫生治理中的核心地位,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我坚持参加每一场世卫组织记者会,带领团队争取每一次提问机会,力争在这个权威平台上更多发出中国声音。有段时间,新华社记者每次都第一个得到提问机会,也总能问出世界关注的问题,被外媒记者称为“新华之问”。

目前,世卫组织记者会已成为中外记者抢夺话语权的重要平台,如果我们不提问,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完全可能被淹没在西方媒体别有用心的“舆论引导”中。“中国有没有隐瞒疫情数据?”“中国要求国际上不实施旅行限制,为何在国内断绝了武汉和其他地方的交通?”等是西方记者最爱问的问题。

新华社驻日内瓦分社首席记者陈俊侠(右二)采访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

“我对他们(武汉人民)表示感激,感谢他们的合作,他们所做的,不仅是在保护自己(国家)的人民,也是在保护世界其他地方。”“中国所采取的大规模防控行动让世界更加安全,不承认这一点是错误的。”……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一句句温暖人心的话,都是我和同事们在记者会上“问出来”的。正是这些来自国际的正面声音,有效影响了国际舆论,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努力和贡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北美总站记者殷岳:

应对危机不应有“时差”

到了4月,美国终于建议民众戴口罩了。

在此之前,我戴口罩走在路上时,迎面走来的路人会闪躲;有中国媒体同行戴口罩打车时,被认为是病人而遭拒载;更有同行戴口罩参加白宫记者会,被好奇的外媒记者拍照报道。

在这背后,固然有着文化差异——美国人的观念中,只有病人才戴口罩,以避免把病毒传播出来;但另一方面,美国官方一直没有特别认可口罩的防疫效果——即便是呼吁戴口罩,也仅仅是“建议”。

美国疾控中心在4月初发布了《口罩佩戴建议》。除了告知民众如何正确戴口罩,《建议》也教大家如何用布料自制口罩。这篇《建议》的标题是:用布料遮面,帮助缓和疫情扩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