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2019-11-11 18:47 的文章

小河北骂日本记者节20年:事实有穿透时间的力量

一个清醒客观的观察者、一个鞭挞丑恶的监督者、一个重申常识的演讲者、一个捍卫公平的守护者,将永远被社会所需要。

2019渐入尾声,秋色还正浓。11月8日,第20个中国记者节如约而至。

像每年一聚的朋友,拍拍肩膀问:“嗨,今年过得还好吗?”

“纸媒还在,APP势头正盛;依旧终日忙碌,收入也在提升。一切似乎没有变,但又有些不同。”

“哪里不同?”

“说不太清楚……有些迷茫,似乎很多人失去了对事实的热情,失去了对观点的耐性。”

当李佳琦涂起明艳的口红喊着,“买它”;当段子和机灵当做智慧的结晶,被各种追捧;当微商讲述一个个喜提人生巅峰的神话;当网友每每为了人为设置的议题而“吵疯”……很多同行不免心生困惑:社会公众,还需要新闻吗?这个时代,还需要记者吗?

没有耸人听闻的“震惊体标题”,缺少让人肾上腺素上升的八卦情节,提供不了专属优惠券,也无法边看新闻边发红包——比起当下内容生态的花样繁多,严肃新闻的阵地上显得尤其冷清。事实、细节,论证、观点,调查、监督,这些记者们曾经引以为傲的傍身之技,淹没在信息的汪洋大海里,看起来如此普通。

记者节20年,也是我国互联网发展的黄金20年。记者从走上巅峰到纷纷转型,媒体的发展环境和舆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随着5G呼啸而来,6G启动研发,未来信息传递又是怎样的形态,也有些不确定性。

但请相信,有个奇点不可撼动:事实的准确陈述和观点的理性表达,在任何时代,都是无可取代的刚需。越是技术发展、人声芜杂,越需要重申事实报道的价值。

社会需要事实,去廓清偏见和谬误。在当下,你我都有摄像头、麦克风,一则视频只需半个钟头就可火遍全网。新闻就在“云端”,何必奔赴远方?但“有图未必有真相”,很多视频也不过提供了单一视角,而事实总是复杂而立体,还原事实需要专业力量。

去现场,不仅是记者特有的“仪式感”,更是寻找信息增量的必修课。即便是AI,都无法替代很多事实还原需要的心力。而像侦探一样去挖掘现场的蛛丝马迹,尽可能多地采访知情人士,在信息间形成交叉印证……这看似“笨拙”的操作规范里,藏着对记者对事实的敬畏。

这些事实,不仅关乎当事人的浮沉荣辱,更关系着广泛的公共利益。为公众利益负责、输出恒定的价值观,是记者不同于自媒体、网红、大V、KOL的鲜明“人设”。

公众需要事实,需要真相,去捍卫公义和平等。社会奔涌向前,风口关了又开,但在阳光的反面,有哪些暗斑?光鲜的背后,折叠起多少不堪?缺失事实,犹如闭眼狂奔,很可能奔向悬崖而不自知;回避反思,犹如空中楼阁,摇摇晃晃、临危而无感。

真相具有恒定的价值,对事实的追求永不过时。也因此,一个清醒客观的观察者、一个鞭挞丑恶的监督者、一个重申常识的演讲者、一个捍卫公平的守护者,将永远被社会所需要。

我想,每一位记者或是曾经的记者,都不会后悔人生有这样一段时光:我曾用力地理解过这个世界,并勇敢地去探寻事实、发掘真相。

□孟然(媒体人)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