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2019-11-08 12:21 的文章

无双大蛇z宛城之战“AI主播”技术挑战下新闻主播传播角色重构与策略优化研究

【摘要】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成熟,媒体传统传播范式的变革与创新迫在眉睫。新闻主持人作为新闻媒体直面受众的重要一环,面对“AI主播”技术的挑战,要及时顺应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传媒变革的趋势,重构自身传播角色,采取人性化的情感传播、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多维度受众互动,不断优化新闻主播的传播策略。

【关键词】AI技术;新闻主播;传播角色;传播策略

随着云技术和交互设备的不断创新,人工智能技术开始深度融入并改造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并对媒体的发展空间和传播范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18年11月,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AI合成主播”闪亮登场,并引起全球媒体和业界的广泛关注。伴随着“AI主播”在新华社开始用中英文向世界播报新闻,人们在新奇与兴奋之余,开始热议“AI主播”能否替代主持人尤其是新闻主播的话题。新科技、新技术始终是播音主持工作诞生与发展的助推器,新闻主播只要系统认知媒体传播范式与传播要素相对应的变化,及时调整传播策略,就能应对AI技术的挑战,顺应媒体在人工智能化浪潮中变革发展的新趋势。

一、人工智能技术给新闻主播带来的挑战与存在的问题

新闻播报是指播音员、主持人将新闻文本转化成有声语言出镜进行传播的语言传播样态。AI主播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中的语音合成技术和人脸合成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语音、图像等多模态信息进行联合建模训练后,生成的人工智能分身模型。该项技术能够将输入计算机中的新闻文本自动生成相应内容的视频,并确保视频中音频和表情、唇形等保持自然一致,展现与真人主播类似的信息传达效果。通过对AI主播最近几期节目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其相对新闻主播呈现出的新特点,其中既带来了挑战也蕴藏着新的机遇。

(一)提高了新闻时效,降低了制作成本

AI主播技术是通过模仿真人主播的样子和表情建立资源库,编辑、记者只需要输入文本,就可以让AI主播根据文本进行新闻播报。传统新闻制作过程中,稿件需要新闻主播经过备稿、配音、出镜主持等一系列程序,以及灯光、音响、化妆、场地等多工种配合,才能呈现给受众。人工智能技术则可以使新闻文本转化成视频、音频的过程实现“秒级转换”,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新闻报道的制作效率。今后新闻直播节目从采写制作到受众之间的时间差将会越来越短,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将会得到极大提升。

AI主播立足于资料库,是虚拟的“新闻主播”,因此可以提供全天候、全时段、不停歇的新闻播报服务,还能用无数个分身,同时在不同的现场播报各种资讯。这将打破传统新闻播报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最大限度地降低新闻节目的制作成本,提高播出效率。

(二)播报状态稳定,误差率低

AI主播本质上是一种虚拟机器人,因此不会出现真人主播因自身情绪、身体状况、疲劳等因素影响播报效果的情况。同时,AI主播是基于新闻文本的人工智能识别系统,因此只要新闻文本不错,AI主播的新闻播报误差概率就非常低,不会出现真人主播无法避免的口误、断句错误、字音错误等人为失误情况。

(三)扩大受众选择空间,实现新闻收视的智能交互

AI主播技术刚刚起步,资料库内容还相对单一,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融媒体趋势的发展,AI主播资料库必将进一步充实,受众未来可以借助智能终端设备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AI主播来播报指定的新闻文本,实现新闻收视的智能交互。这种趋势必将扩大受众的选择空间,带来受众新闻收视习惯的变革,让新闻播报从单向传播向多维智能交互转变。

(四)内在情感缺失,外部表情单一

尽管在很多关于AI主播的介绍资料和报道中,都使用了“与真人主播无异”之类的评价,但通过对AI主播录制的新闻节目进行对比分析,我们还是能够发现现阶段人工智能技术还无法实现对人类情绪、感受的模仿。目前,AI主播的新闻播报只是实现了文本与资料库视音频简单对应呈现,无法理解并表达出文本字面意思蕴藏的对新闻事件感受、态度及引发的相应情绪变化。与之相对应的是,AI主播在新闻播报时外部表情的相对单调,不能随着播报内容的变化而自如地调整外部表情。

(五)语气生硬,缺乏语言美感

由于内在情感的缺失和播报只是文本与资料库内容的简单对应关系,AI主播在目前技术条件下存在着明显的语气较为单调,词组之间、句子之间的衔接较为生硬,语音语调不协调等问题,这就造成了新闻播报整体缺乏韵律美感。受众在好奇心和新鲜感满足之余,目前还无法从AI主播的报道中得到相应的听觉享受。

二、传播角色由被动的“传声筒”转变为主动的“把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