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2019-11-08 11:21 的文章

鸣翅茶社交媒体的负面评价及对策研究

【摘要】社交媒体的快速普及给用户带来了便利,但社交媒体依赖、隐私侵犯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给用户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形成了用户对社交媒体的负面评价,主要包括社交媒体过度使用产生的社交媒体疲劳感、隐私侵犯担忧、社会评价顾虑和社交媒体疏离感等。以上问题的解决路径有三:一、提升高校媒介素养教育比重,普及媒介素养知识;二、提高用户个人的媒介素养,以正确的方式使用媒介;三、媒体单位加大对媒介的服务系统升级和研发。

【关键词】社交媒体负面评价;社交媒体疲劳感;隐私侵犯担忧;社会评价顾虑;社交媒体疏离感

社交媒体是以参与、共有、开放的Web2.0技术为平台的新媒体形态,是社会化媒体或社会性媒体,它支持用户逆向上传,改变了传统媒体信息的传播流程。社交媒体以用户个人为中心,拥有自发传播的特点,允许用户个人进行信息内容的生产、创造和交流,并且具有实时性、互动性、连通性、开放性和社区化等特征。社交媒体的发展极为迅速,且普及率较高。但是,随着社交媒体的不断普及,其带来的影响并不只有积极正面的。凯度集团发布的《2018凯度中国社交媒体影响报告》显示,社交媒体对用户的消极影响比例由2017年的89%上升到了93%,特别是伴随着社交媒体使用而产生的精神层面上的负面影响有明显增加。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3次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代表强连接的封闭型社交媒体微信朋友圈、QQ空间用户使用率分别为83.4%、58.8%,较2017年底分别下降了3.9和5.6个百分点。社交媒体使用率的下降与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存在直接的关系。因此,本文将从用户个人使用层面和社会交往层面,全面解析用户在使用社交媒体的过程中对其形成的负面评价。

社交媒体评价是指用户在使用社交媒体后对其服务及功能等方面做出正面及负面的综合评价。而负面评价具体包括:一、因社交媒体使用在个人使用层面和社会交往层面产生的社交媒体疲劳感;二、隐私侵犯担忧;三、社会评价顾虑;四、社交媒体疏离感。

一、社交媒体疲劳感

社交媒体给用户带来了诸多便利,信息检索和共享,建立与维持社交关系等。但是,由于过度的开放性与实时性等媒介技术特性带来的不便与负担也同时存在。具体体现在:一、新技术或媒体在操作等方面的难度带来的使用负担;二、信息过载、信息冗杂所带来的信息接收疲劳;三、人际关系超负荷所形成的人际关系负担。上述问题使用户在精神和身体上产生疲劳。用户在使用社交媒体的过程中产生的精神上和身体上的疲劳感可以被称为社交媒体疲劳感。

Kyongdal Kim等人认为,社交媒体疲劳感是用户通过在社交媒体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多样体验后,形成了对社交媒体的负面评价,包括精神上和身体上的疲劳感。[1]HyunJi Lee和Dong Hun Chung把在社交媒体使用过程中经历的负面问题,如信息超负荷、隐私侵犯、机会成本以及评价意识等问题定义为社交媒体疲劳感。[2]但是,社交媒体疲劳感不仅只是在媒介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它可以出现在使用社交媒体之后。

社交媒体疲劳感源于技术与社交两个方面。首先,从技术接受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种新媒介在应用初期,用户都需要相应的时间学习和适应,新媒介的下载安装、操作方法及使用用语等,这些操作技术方面的复杂性和难度,在某种程度上会给用户带来一定的负担感。技术方面存在的难度在媒介使用过程中也是产生媒体疲劳感的一个重要因素。社交媒体与一般大众媒体不同,用户不是单方向的接收信息,而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去管理与更新自己的信息。在社交媒体上流动的大量的信息或是他人的状态都要一一确认是件非常疲倦的事情。人类每天的时间和注意力都是有限的,但是媒介传播的信息内容却近乎无限,信息洪水现象导致信息疲劳的现象日益严重。

其次,在社交方面,管理在社交媒体上形成的众多人际关系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导致社交媒体疲劳感产生。在社交网络中,人们渴望与他人建立联系,保持社会关系,但是,当关注的人数超过一定数量时,就会产生信息泛滥的现象。[3]邓巴认为,人类在有限的注意力下,可以拥有的稳定社会网络人数在150人左右,这就是著名的150定律,也被称为邓巴数字(Dunbar’s number)。也就是说,当社交媒体朋友数量超过150人时,或者当接收的信息量超出能接收的信息数量时,就会出现社交网络的“悖论”现象。[4]即人们在社交媒体上想要建立紧密联系的渴望,会随着朋友数的增多出现反向效果。在社交媒体中比起推特、微博等信息型社交媒体,更强调社交特性的微信、脸书等社交型社交媒体的疲劳感相对来说更高。用户在管理社交媒体上形成的众多人际关系时,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产生身体和心理上的疲劳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