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2019-10-25 17:23 的文章

骑一次暗月小马《打过长江去》:“红色力量”感动年轻观众

原标题:《打过长江去》:“红色力量”感动年轻观众

  见证了中华民族悠悠历史的长江,不会忘记70年前它亲眼所见的震撼一幕:百万雄师带着“中国不能分裂”的信仰,用血肉在南北两岸之间铺就了一道通途。70年后的今天,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广播电视台共同出品的电影《打过长江去》,以最新的电影技术还原了这场解放战争中极为重要的战役,更难得的是,它把这个红色题材的故事拍到了现代年轻人的心里。

  10月16日,《打过长江去》在国内各大院线公映。在广州的首映场中,一群年轻的观众给了这部带有红色基因的影片颇高评价:“真是意外的惊喜,这种既燃又感动的感觉很久都没有过了。”

  A两兄弟的抉择 “以小见大”的最佳范本

  在很多擅长大场面的导演手中,渡江战役或许会被拍成一个超大场面的战争片。但仅仅这样就够了吗?要知道,渡江战役成功的最大意义是粉碎了西方列强试图将中国分裂成“南北朝”的险恶用心。当中国站在那个重大的历史分叉口,每一个卷入其中的个人又如何能独善其身?

  《打过长江去》最特别之处便在于,它选取渡江战役前一支先遣小分队的视角,跟随他们深入虎穴,跟敌人斗智斗勇,最终配合大部队顺利渡江。影片将最重要的“正派”和“反派”设计成了一对亲兄弟——当年哥哥离家为人民谋幸福,留下的弟弟却误入歧途。如今哥哥为部队渡江当先锋,潜入江南夺取江防图,跟失散多年的弟弟不期而遇,但当初的亲人如今却成了敌人。“你想分家?”哥哥一句看似简单实则意味深长的问句,让弟弟陷入沉默,两人都红了眼睛。家与国的关系,是与非的抉择,个人与历史的联结……最激烈的矛盾,通过这两兄弟的故事以最惊心动魄的方式展开。

  片中的弟弟最终选择了民族大义,站在了哥哥的同一边。这一关键性转变,影片也展现得颇为自然。从影片一开始,弟弟便对国民党试图“划江而治”的企图并不认可,后来己方内斗愈演愈烈,再加上哥哥一番“你想做人还是做狗”的迎头痛骂,最终弟弟决定加入迎接解放军渡江的正义之列,并为此英勇牺牲。弟弟死前,两兄弟相拥和解,哥哥一句“带你回家”呼应前言,惹哭了不少观众。

  B热血但不狗血 避免出现生硬的煽情

  很多电影为了展现革命先辈的牺牲用尽手段,但生硬的煽情常常使观众当时忍不住鞠一把泪,过后却无甚回味。《打过长江去》不同,主人公带领的先遣小队,从夺取江防图,到寻找电台,再到发电报过程中顶住敌人袭击,最后还要截住敌人增援,为大部队渡江铺好前进道路……几乎每过一关,原本就人数不多的先遣小队都会牺牲一两名成员,但每一次的牺牲都拍得利落不拖沓,更不撒狗血。

  譬如片中,先遣小队好不容易拿到江防图,但却失去了携带的电台,不得不接头无锡城内的地下党,由后者带领找到一台可用的商业电台。但很快,敌人就发现这个电台的异常,并追随信号来到小队成员所躲藏商行的楼下。此刻电报还未发出,小分队从上到下便只有一个信念:顶住,一定要把电报发完!枪林弹雨间,彼此间的喊话都极简,无非是“发完了没”和“还有多久”。牺牲者的遗言更往往只有最简单的两个字:“快走。”

  但愈是如此,愈是令人感觉真实。观影后有观众表示,就是喜欢影片在类似场面中展现的干脆,“都那么紧急的时候了,谁还有空在那里长篇大论,这样拍我觉得非常对”。还有观众在接受采访时感慨:“真正的信仰便是如此:因为深信,因此毫不犹豫,决不委屈。这种牺牲令人热泪盈眶,也叫人热血沸腾。”

  C重现渡江战役 实拍与资料“无缝”对接

  要还原渡江战役,关于这场经典战役的场景自然绝不能少。是采取实拍,还是直接用历史资料?《打过长江去》选择了最费事费力的做法:将两者结合。一方面,用高科技复原当年渡江战役场面的真实视频资料;另一方面,则用真人真景,将当时的壮观景象又大手笔地重新拍摄了一次,以弥补当年资料镜头,尤其是特写镜头的数量不足。最后,再用特效手法将两者结合。从成片效果看,《打过长江去》做到了资料和实拍在视角和色调上的高度一致,两者的结合竟丝毫看不出破绽。“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珍贵而震撼的渡江战役场面,在《打过长江去》中通过“虚实结合”而得以重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