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2019-10-22 11:10 的文章

杨宗胜业内专家研讨:中国式大片折射高质量发展定力

原标题:“中国式大片”折射高质量发展定力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中的群众游行队伍。本报记者 闫汇芳摄

  【文艺工作座谈会五周年·从“中国式大片”看信心和定力座谈会专题报道之四】

  主旋律大片背后的信心和定力

  光明日报社总编辑 张政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发表五周年之际,今年国庆期间,《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中国机长》三部主旋律大片8天收获50亿票房,实现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这不是简单的巧合,这表明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在电影业得到了很好的落实。正是因为有正确思想的指引,中国电影业才能不断创造新惊喜,进入良性发展新阶段。

  三部主旋律大片的热映,展示了中国电影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铿锵步伐,也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一个生动注脚,对我们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定信心和定力,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本身的发展进步。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品质提高了,讲故事的能力提高了。虽然表达上学习了国际大片的高科技特效技术和叙事方法,但内核仍是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价值观,提振民族精神、表现家国情怀。

  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市场的转型升级。国庆档主旋律电影的突出表现,坚定了人们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信心。前段时间,中国电影市场经历了电影管理体制改革,规范税收秩序,重拳治理明星高片酬,挤压泡沫资金,业外资本退场,有人焦虑“寒冬”来临,有人质疑电影市场的活力,有人担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但事实证明,这些担心和焦虑是多余的。“多箭齐发”的治理有了初步成效,天价片酬的“顽疾”在根治,明星片酬大幅下降,为精心编剧和精良制作留下更大的空间。正本清源,回归理性发展,正在改变电影市场的生态。

  我们看到了中国经济的信心和定力。透过这次电影“史上最强国庆档”,挖掘现象背后的本质,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保持战略定力,推进中国经济整体转型升级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史上最强国庆档”增强我们对中国电影的信心、对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信心。

  今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光明日报创刊70周年贺信中对光明日报坚守思想文化大报定位,把广大知识分子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提出了殷切希望。电影一直是光明日报关注的重点文化领域,光明日报将继续发挥思想文化大报优势,搭建产学研交流新平台,团结、联系、引导、服务知识分子,集聚广大知识分子智慧和力量,服务中国电影发展,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更强大智力支持。

  电影市场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 魏鹏举

  2019年中国电影市场的国庆档是一个并不意外的惊喜,也将是中国电影市场新常态以及中国经济稳健转型的一个精彩预告。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在改革红利、人口红利、网络红利、资本红利等外部利好因素共同作用下,过去二三十年里,中国电影市场规模得到了井喷式增长。但必须看到,这种依赖外生要素堆叠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如今中国电影行业经历了一个比较短暂的所谓“寒冬”期休整,终于开始从市场规模层面上的量变真正开始向文化产业意义上的质变转型升级,从外生增长方式向内生增长模式转变,电影作品的价值与品质以及日益丰厚的人才资源与精神文化需求等正在成为整个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能,也使得中国式大片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样本。

  具体来看,从2019国庆档电影市场现象所反映出来的中国电影市场的转型升级,对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有三点启示。

  首先,品质成就价值。电影票房本质上是价值共识的市场化选择,作为一种高成本复杂文化产品,市场化的电影的生产和消费要达到规模化的供需平衡,其内核就是最大化的价值共识,这也是成熟电影市场的基本规律。同样,经济领域的发展也离不开高品质的保障,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消费升级不断深化,我国居民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然而目前我国市场中高端消费供给不足,海淘、出境购等市场规模增长迅速,海外消费规模不断扩大。作为产品的提供者,必须通过研究消费者需求、分析消费者喜好,才能进一步挖掘和释放消费市场潜力、扩大品质消费市场规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