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2019-09-19 20:26 的文章

《宜春日报》:一份匠心也是弥足珍贵的献礼

原标题:《宜春日报》一份匠心也是弥足珍贵的献礼

  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一历史性节点,江西《宜春日报》策划《共祝愿,祖国好》70周年纪念特刊,并开设专栏,以融媒体形式配合全媒体矩阵70周年宣传报道,为祖国母亲献上最诚挚的华诞祝福,也为七十载的历史变迁留下最深情的图文记录,更为坚守岗位、共筑新时代的每一位华夏儿女奏响最深情的时代赞歌。

  聚焦人民范本 讲述中国故事

  任何一项伟大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无数人民的合力推进。而无数的人民之中,必然会有这样的人:他们或以身作则、身先士卒,成为千万人的楷模;或者默默无闻,却闪耀着时代共性的特质,能够成为社会的镜子……他们可以是光荣的全国劳模,也可以是暖心的中国好人,更可以是普通的人民大众。把握了他们的好故事,也就把握了中国的好故事。

  《宜春日报》纪念特刊推出的《心语》版块,正体现出这种精准而温情的把控能力。该版块首先将视角落于宜春本市的全国劳模,通过对他们光荣劳动事迹的细致描述,让广大人民对“劳动最光荣”的内核有了最直接而深刻的体验。在另一层面上,这种主流媒体的发声,是对劳模及其社会价值的最好肯定,也是最好的正向激励。

  同时,《心语》版块还立足于该市的“中国好人”群体。尽管这些人身处不同的年龄区间,深耕于不同的社会岗位,所做的好人好事也不尽相同,但毫无疑问,他们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奉献光热。对“中国好人”的报道,无疑也是对善行的首肯和对正确社会观的倡导。

  难能可贵的是,这一版块还跳脱模范榜样的思维,回到了最广泛的人民大众中。通过聚焦1989年后出生的、名为“建国”“国庆”的青年一代的成长故事,展现了改革开放飞速发展的黄金年代。作为中国人不可或缺的家国情怀,这必然引发广泛共鸣。

  善用模块思维 合力“两微一端”

  除了纪念特刊外,《宜春日报》还通过常态化的模块建设和“两微一端”的合理运用,实现了较好的矩阵传播赋能。

  从5月起,《宜春日报》先后开设《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壮丽宜春·解放志》等8个专栏,通过同一专栏的主题顺承,增加读者心理感受的延续性和期待性,实现了较长周期内更高的传播到达率。

  比如8月起推出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寻访革命旧址”系列报道,9月2日刊发的文中,记者前往银子岭周赤萍故乡,重温共和国中将的倥偬生涯;9月3日,记者去到丰城市石江乡,报道了当地的红色旅游和高山特色农业;而9月10日,记者探访革命先烈熊雄故居,则是又一次对革命前辈光荣事迹的学习……版块逻辑将碎片化的革命事迹凝聚成一股强大精神力量,对读者形成持续性的正向引导,可谓意义深远。

  而一些版块的设置,将读者从接受者变为创造者——“我和我的祖国”征文活动便是如此。在《校园“变脸”的苦乐人生》一文中,作者以一名普通山村教师亲身经历为主线,通过校园环境的改善进步,侧面反映了我国基础建设尤其是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更重要的是,这种让读者参与创作的方式,能极大扩展栏目的故事源,激发版块活力。

  此外,“两微一端”方面,《宜春日报》因地制宜,形成高效的传媒矩阵。在客户端方面,充分发挥内容存储和排版布局的优势,将海量的信息划分为《头条》《宜闻》《宜业》《民生》等版块,用户可随时查看任何需要的信息;在公众号方面,以日推的形式更新每日的重要新闻,把握时效性;在微博方面,通过发起#我和70年#话题,激发了民众互动热情……

  从纪念特刊整体发力,到宣传报道专题跟进;从传统纸媒图文并茂,到“两微一端”亲民便捷;从宏观的国家建设,到微观的人民生活,《宜春日报》在深耕本土上,提供了宝贵的范例。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这样的传媒匠心,本身也是一份弥足珍贵的献礼。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