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2019-09-19 03:28 的文章

17年以笔触碰社会议题六六:紧扣时代脉搏的写手

原标题:六六:紧扣时代脉搏的写手

  《北京日报》历年来对六六及其创作情况的报道版面。

  在当代国产现实题材电视剧的长河里,“编剧六六”的名字不可或缺。人们提起她,总是会想起那一部部曾经打破国产剧题材类型窠臼的生猛力作。《双面胶》撕开婆媳关系的表面和平,《王贵与安娜》重温上一辈夫妻的温情,《蜗居》描写为房子而焦虑的中国人,《心术》直面当代医患关系,而《宝贝》《女不强大天不容》《少年派》等近年间的作品,也都对社会进步中的公共议题加以观照,不曾缺位。

  从业17年,六六共出版12部小说及散文作品,执笔编剧7部电视剧作品。从她的第一部电视剧作品《双面胶》开始,《北京日报》对六六的关注也持续了12年,有赞誉,也有争议,同时更传递出她对自己这份“手艺”始终心存的那份敬意与初心,“我觉得自己还年轻,还有很多好奇心和表达欲,没有觉得写戏没意思,离创作的尽头还早着呢。”

  网络出道,从作家进阶知名编剧

  2007年的一部婆媳题材电视剧《双面胶》,让彼时还在新加坡当家庭主妇的张辛,第一次以笔名“六六”成为了国产剧最受关注的编剧新星。在该剧播出之前,六六的名字更多与作家的身份捆绑,2004年她曾出版过小说《王贵与安娜》,在《双面胶》的影视化成功之后,2009年也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并由海清、林永健主演,以如实再现父辈婚姻生活而成为国产剧经典。

  同年,六六出版了小说《蜗居》,这本讲述上海市民海萍夫妇买房故事的小说在2009年被改编,同名电视剧在上海电视台首播后仅用四天就创下了收视率的历史新高。剧中涉及的热点话题则强烈地引发了大众的共鸣。直到今天,剧中塑造的典型人物海萍、海藻、小贝、宋思明等,依然为观众念念不忘。

  2007年12月12日《北京日报》记录了六六带着新作《蜗居》的一次亮相。彼时,她的写作习惯具有极大的时代特色,她的小说都不是在稿纸或电子文本中写就的,而是从网络论坛上发文开始,是“一篇篇帖子汇集的结果”,“我一打开word文档就不会写小说了。只能在论坛上发帖子,还得有人不断回帖,否则就写不下去了。”当时的报道还记录了这样的细节,六六的粉丝在论坛里身兼“在线技术支持”的重任,《蜗居》中,有很多关于商务、法律的情节,一旦素材不够,立刻就有专业粉丝前来出谋划策。“还有人专门负责挑错呢。我有一次写‘车子360度掉头’,立刻就有人拍砖,‘360度掉头和没掉头有什么区别啊?’”

  当时的六六评价自己,不像大多数作家那样需要安静地酝酿、推敲,“我不属于‘自我欣赏型’,得一边写,一边听下面有人使劲拍巴掌,或者砸砖头也行。没办法,不是科班出身,草台班子习气严重。”如今看来虽然略带着自谦,但也侧面印证了六六当时的处境。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网络作家,六六的小说被出版得益于出版社的慧眼,而小说被改编成影视剧,自己又从作家转编剧,其实离不开运气和努力。

  六六回忆,虽然现在大家觉得小说改编影视剧是理所当然,但在2007年时市场上却很少有人这么干。她感谢当初导演滕华涛的慧眼识珠,也庆幸自己永远有着那么一股宝贵的好奇心。六六透露,最初准备卖掉《双面胶》版权时,谈好的制片方并没有打算让六六来改编,因为人家觉得作家肯定不会编剧。“我就觉得这事有这么难吗?我能不能学一学编剧?”为了拿到亲自改编的机会,六六选择将改编权卖给了滕华涛,请对方带着自己写戏。她没有在这部剧的改编上署名,也没有收取任何编剧费。这一次改编取得了很好的收视成绩,编剧这份职业的大门,从此向她打开。

  转型行业剧,现实虽痛也要真写

  在六六的电视剧作品中,几乎每部小说改编都由她亲自执笔。《双面胶》和《蜗居》先后给她带来了入围白玉兰奖最佳编剧奖的荣誉,而从《双面胶》《王贵与安娜》到《蜗居》仅仅三年,六六就确立了自己在国产家庭剧编剧中第一梯队的位置。2010年,六六以210万元的版税收入登上第5届作家富豪榜第20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