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23-11-17 13:48 的文章

龟鹿生精丸 短视频中的老年人:数字时代“能力者”

  朱奶奶的一天,是从群发早安问候开始的。拍摄图片,添加文字,保存发送。这一系列的操作,显示出与科技的亲近,这样的技能在年轻人中司空见惯,但对于年过八旬的朱奶奶来说,却是她走向新世界的勇敢一步。

  手机不仅是她与外界沟通的桥梁,更是朱奶奶展现自己生活与生命态度的舞台。她发过监视器画面里的小猫咪,还在视频里安排了自己的身后事。在那条点赞超过50万的身后事视频中,网友高赞的留言关键词是“睿智”“通透”“豁达”,让不少人感叹,朱奶奶从容面对死亡的心态。

  而在最近北京师范大学发布的《老年人情感关怀与短视频使用价值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朱奶奶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该报告深入分析了全国2000位老年人的调研和访谈结果,揭示了他们在数字时代所扮演的新角色以及他们的新需求,尤其体现在对短视频内容的多元化消费上。

  老年人通过短视频平台,不仅重燃了曾经的激情,还学会了与时代同步的、新的交流方式,从而打破了人们对他们的传统刻板印象——年老即意味着退休和静态的生活。

  在短视频平台上,他们勇敢地分享着自己的故事,学习新技能,甚至与年轻一代建立了前所未有的紧密联系。这不仅为他们自己带来了新的生活体验,也为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和代际融合作出了贡献。

  被低估的老年人

  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我们的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这场变革触及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影响了每一个人。年轻一代仿佛天生就融入了这个快节奏的互联网世界,而老年群体却往往被视作这场巨变的外围观察者。在公众的眼中,他们似乎与现代社会的步伐脱节,对于数字技术的接受和使用能力常常被低估。

  这种误解有多种表现形式。一方面,人们倾向于低估老年人学习新技能的能力,认为他们无法掌握复杂的数字设备或适应新兴的社交平台。另一方面,当老年人展现出与数字技术相关的积极行为时,社会往往将其视为异常,或是偏离常规,早早对其“拉响警报”。

  在搜索引擎中输入“老年人”和“互联网”的关键词,结果显示的大量报道都带有老年人使用互联网存在困难或遭遇诈骗的悲观设定,这些都反映了社会和公众对老年人单一且负面的认知,认为老年人无力辨别网络世界的信息真假。

  以朱奶奶为例,此前她上过一个免费的网课,教她如何更好地制作短视频。当上到第三次课时,老师教她如何挂橱窗带货,并开始对后面的课程收费。朱奶奶觉得这是骗钱,便退出了学习。

  姑且不论朱奶奶提及的网课是真是假,显然可见的是,老年人并非糊涂,他们往往可以基于自身朴素的价值观和生活经验对遇到的新鲜事物进行基本判断,很大程度上规避了风险。而社会公众对老年人的片面认知和不信任感,不仅对老年人形成了误导,也为他们的数字化探索之路增添了不必要的障碍。即便如此,我们仍能看到这样一个可喜的事实: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老年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探索数字世界,尝试通过短视频、社交媒体等平台参与到这个充满活力的新世界中来。

  我们习惯于将老年人描绘为固守传统、抗拒变革的形象,但事实并非如此。他们中的许多人并不满足于仅仅做传统角色的扮演者,而是渴望连接、渴望学习、渴望表达。这些需求推动他们跨越技术的障碍,拥抱数字化生活的便利。通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他们不仅可以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还可以接触到前所未有的知识和娱乐资源,甚至为自己的生活打开、创造出全新的可能性。

  数字世界的重要成员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老年人正成为这个新世界中的重要角色。不同于过去的旁观者形象,他们现在活跃在互联网和短视频平台上,成为情感表达和社会参与的新力量。

  家住北京的武姥姥坦言,最开始做短视频时感觉有点困难,但却为自己开启了另一个世界,生活变得更加丰富,知识面更广,精神也更加焕发。

  现在,拍抖音成为武姥姥记录生活的重要手段。“原来我们认为,退休了之后就是养老,没事做,挺无聊的。自从开始拍摄短视频,一下子就精神焕发起来,好像自己并没有老,或者说,不再被认为是一个没有价值的人。”武姥姥表示,成为有用的人,自己就会感到非常充实。

  对于朱奶奶而言,通过短视频平台讲述自己过往的工作经历,分享往事,更多的是希望给子孙后代留作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