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武化生寺怎么加点 未来十年,中国航天有哪些重大看点?
这是一篇近6000字、18图的长文,写在2019年中国航天日收官之后,值得关注中国航天的你读下去。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进入太空,中国人千百年来的航天梦终于从“嫦娥奔月”和“万户飞天”的传说成为现实,这一天也因此载入史册。自2016年起,4月24日正式被确认为“中国航天日”。
2019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依然在宇宙中运行(图片来源:stuffin.space)由于轨道设计特点,直到49年后的今天,东方红一号卫星依然在遥远的太空运行,而且将长期运行下去。不过依靠电池充能的它早已失去了能量,目前只是一座纪念并见证中国航天辉煌的丰碑。
2019年中国航天日海报一经问世便惊艳众人,完美融合了中国千百年的神话和近些年的航天成果(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今年的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在长沙开幕,活动期间以及此前官方的一系列动作,为我们慢慢揭开了未来十年中国航天的重大规划,一个波澜壮阔的中国航天时代也要揭开大幕了。
看点一:天宫空间站建成
载人航天工程是目前中国最重要的航天任务,从1992年9月21日开始起一直在按照“三步走”的计划进行:
1、实现载人天地往返;
2、建立短期驻留空间实验室;
3、建立长期驻留空间站。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发射,大幕开启。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进入太空。完成第一步,实现载人天地往返。
对接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2012年6月18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载人飞船神舟九号成功对接,中国首次载人航天器交会对接。完成第二步,建立短期驻留空间实验室。
2020年起,中国将开始建设天宫空间站,实现载人航天工程的最后一步,预计在2022年前后落成。
中国载入航天工程平均每十年迈过一个大步,克服了重重难关。
每次载人航天任务,至少涉及到航天员、载人飞船、运载火箭、飞船应用、测控通信、发射场和着陆场七大系统,其中任何一个都是极复杂的存在。以大众最不了解的测控通信系统为例,它已经包括了路基的数个地面测控站、海基的先后7艘万吨级远望号测量船、天基的先后两代天链中继卫星通信系统。单一项全球覆盖的中继卫星通信系统,就只有中国和美国能做到。
王亚平的天地直播互动“太空教室”背后是强大的天地海基通信测控系统(图片来源:央视新闻截图)27年来,航天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以11艘神舟飞船、2艘天宫实验室、1艘天舟货运飞船的成果取得了上述进展,中国也成为仅次于苏联/俄罗斯和美国的第三个能进行独立自主载人航天的国家。
未来几年,载人航天将有如下大突破:
a、新一批大规模航天员选拔。我国此前已经宣布开启第三批航天员选拔,且将首次面对社会招募载荷专家等,他们将成为载人航天新阶段的中坚力量。
b、神舟载人飞船和天舟货运飞船等将进入定型量产阶段,同时新一代载人飞船在研。
c、长征五号B(2020上半年首飞,重载)、长征七号(货运)、长征2F火箭(载人)等相关火箭将进入量产阶段,同时新一代载人飞船运载火箭在研。
d、天宫空间站将实现长期连续多人驻留,成为我国太空技术研究的重要实验基地。
看点二:嫦娥探月工程开始大丰收
嫦娥探月工程是中国的一个重大航天工程,主要包括三步:“绕”、“落”、“回”。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升空前往月球,绘制了中国人的第一张月球全地图,实现“绕”。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以全新的轨道设计抵达月球。验证一系列新技术后,离开月球飞向距离地球150万千米的日地拉格朗日二点,人类历史上首次从月球前往此点,一年后又离开前往探测图塔蒂斯小行星,接连刷新中国深空探测最远距离。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成功发射,在当月14日成功着陆月球并释放玉兔号月球巡视器,中国首次实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