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20-10-27 12:38 的文章

具子明上海数字化转型凝聚融合力量

 

上海市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大厅。记者 王翔 摄

  编者按

  首届进博会前夕,《经济参考报·高端智造》曾以“上海制造借第四次工业革命凝聚转型力量”“上海极速隆起知识经济产业带”为题,对进博会为何选择在上海举办进行了深入解读,并对上海在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的地理枢纽地位进行了独到的分析与展望。两年过去了,上海随处可见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深刻烙印。在科技创新和技术扩散上,上海不仅打响了“上海制造”这块金字招牌,还打造出超大型城市精细化治理的闪亮名片,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持续放大着进博会的溢出带动效应。上海不断加快城市现代化治理、数字化转型,参与全球合作竞争、配置全球资源的实力也在不断提升,为“上海制造”乃至“中国制造”赋予新的使命和新的内涵。

  打造中国城市高水平治理“上海样板”

  □记者 何欣荣 胡洁菲 周琳 上海报道

  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是上海城市治理的两块金字招牌。上海一直在积极探索一条超大城市治理的新路子,为中国城市高水平治理打造“上海样板”。

  “一网通办”持续攻坚提升

  今年2月份正式上线以来,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开发的本地版健康码“随申码”逐步融入市民生活。“随申码”所依托的上海“一网通办”系统,也迎来了总门户上线两周年, 其提供的“网购式”政务服务已成为超大型城市精细化治理的闪亮名片。

  诞生于非常时期的“随申码”,不仅与长三角的一体化防控形成了有力呼应,而且从未停止自己的进化步伐,适用群体不断扩大,使用范围不断扩展,看病时当医保卡、乘公交时当公交卡、去游泳时当“健康证”……如今,依托“一网通办”和大数据赋能,“随申码”已经渗透到居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在多个领域创新公共服务方式。

  上海市大数据中心主任朱宗尧说,目前“随申码”每秒最高可支持8000人同时访问。“留了很高的访问余量,之后可以支持更多新的便民应用。”

  根据规划,未来“随申码”还有更多应用空间:在社会治理领域,上海探索将“随申码”应用到小区管理、治安管理、人口普查等;在交通城建领域,对有条件的停车场试点“随申码”停车付费……上海万达信息副总裁王兆进说,随着大量的生活场景能用上“随申码”,“一码通城”加速走进现实。

  “让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2018年,诞生不久的上海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提出了这样的目标。两年下来,从“能办”到“好办”,从“好办”到“愿办”,“一网通办”正在持续攻坚提升。

  “一网统管”重塑治理模式

  10月21日,上海市“一网统管”市域物联网运营中心正式启用,近百类超过510万个可共享数据的物联感知设备纳入市域物联网运营中心共享和计算,每日产生数据超过3400万条。

  这一运营中心致力于解决分散建设、运维管理不到位、数据非全量、共享不到位等问题,统筹上海物联感知基础设施的有序建设和智慧运维,为城市生命体征提供实时感知数据,并推动物联数据与公共数据、社会数据的融合,丰富城市运行管理的神经元体系,更好地支撑“一网统管”、赋能城市运行管理。

  以水质安全为例,六大类近6000个物联感知设备采集的各类物联数据不断汇聚,对接上海市四大水源地、39家水厂和管网监测数据,总计约800个在线监测点,类型包括水压、水质、水量以及设备工况和水库水位等。通过这些实时数据,可以准确消除压力波动和传输信号干扰,从而精准地识别出可能影响供水安全的因素。而且,监控数据还可以对水厂运行健康状况进行动态评估,实时计算出每个水厂的运行健康指数和综合得分,为分析和预判供水安全态势、制定应急保障预案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这个平台把政务数据中涉及物联感知的数据,和社会、企业、机构以及来自多方面的数据,一并泛在接入。”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市城运中心常务副主任徐惠丽说,此举目的是实现在应用场景上的共同推进和研发,同时对数据实现全量、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帮助城市管理者更好地判断决策,从而赋能城市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