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20-09-19 10:24 的文章

辽工大素质拓展网短视频平台塑造知识更新和审美培育新空间

  日前,浙江大学人文学部联合抖音举办了“短视频与青少年人文素养”研讨会,来自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的艺术、文学、哲学、教育领域专家,就如何提升青少年人文素养及短视频在青少年人文素养培育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业内专家看来,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移动互联网产品,以生动有趣的形式为受众呈现文学、艺术、科学等丰富内容,为青少年知识更新和审美培育提供了全新空间。

  人文教育的新工具

  人文教育,是育人的教育,是心智、情感和价值的教育。杰出人才的培养需要重视科学知识,更要注重人文素养。

  业内指出,当前人文素养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学术院长曹顺庆表示,目前,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分离的学科体制,以及重理工知识、轻人文素养的偏科现象,实际上阻碍了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影响了教育质量,导致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分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才培养机制的缺陷。

  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为加大人文教育提供了新工具和新载体。抖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抖音艺术视频累计播放量超过1.5万亿次、读书视频累计播放量超过2657亿次,大量文学、历史、艺术、哲学等人文内容在抖音上累积沉淀,受到粉丝追捧。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王杰表示,短视频文化现象值得关注。当代青少年是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青少年向往更新颖的知识形态和更有趣的学习方式。作为深受青少年喜爱的互联网产品,抖音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助力当代青少年提升人文素养。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也在相关研究中发现,短视频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知识的普惠。短视频使日常生活知识化,使隐性知识显性化,拓展了“知识的边界”,给知识本身带来深远变化。同时,短视频打破了知识在传播和接收中存在的固有壁垒,以社交为纽带进行知识共享,将个体学习转化为大众分享和参与,让知识可以触达更多的人。

  在抖音方面看来,人文教育可以善用短视频的知识传播功能,在课堂外扩展人文学科的辐射面、提高青少年对人文学科的触达频次和主观学习能动性。

  去年,抖音陆续联合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中国传媒大学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等学术机构发起了“DOU知计划”、“青椒计划”、“DOU艺计划”等旨在以短视频服务知识普惠、艺术普及的活动。今年4月,抖音又与8所高校、25家文化机构以及今日头条、番茄小说、西瓜视频联合启动了“都来读书”全民阅读计划,希望通过短视频打造“线上沙龙”,用生动有趣的形式促进青少年知识积累,提升人文素养。

  审美教育的新形式

  在丰富人文教育渠道的同时,短视频也以声画结合的形式连接大众审美与艺术创作,使原本难以普及的艺术门类实现了高深文化的解码,让青少年得以轻松感受艺术的魅力,在娱乐中提升审美情趣。

  “短视频等新媒介不仅改变了文艺创作生产方式,也改变着文艺存在的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陈定家表示,新的形式提供新的创作工具和手段、新的作品储存载体与发布通道。对受众来说,新媒介成为接受文艺的重要渠道。可以说,新媒介既是文艺生存发展的重要历史条件,也是文艺实现社会价值的主要依托。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郜元宝也表示,要提高青少年在短视频中获得艺术教育、审美教育的机会,包括系统的精英教育、自发的大众教育,甚至是自我的创作。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姚建彬关注到技术对青少年审美教育的影响。他认为,当代青少年的审美教育必须融入当代的技术优势。

  这些审美教育的形式在抖音平台上得到进一步体现。专业艺术工作者做引领,青少年参与互动创新,在抖音已经成为常态。据了解,自“DOU艺计划”启动后,抖音陆续推出“#我怎么这么艺术”、“#人人都是艺术家”等艺术挑战赛,吸引了众多85后艺术家和文艺爱好者。他们发布的短视频共吸引400多万用户互动评论,累计播放超过321亿次。

  “随着艺术家与普通人之间艺术界限的模糊,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的消失,艺术和审美活动的基础从‘机械复制’转向以个人自我为中心的生产模式。短视频技术的广泛使用,极大地解放了人类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王杰说。

  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长江学者邓安庆看来,审美教育对于青少年的培养至关重要,着力培养青少年审美的意识和理念,可以激发他们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新力,丰富他们的情感和精神世界,让他们成长为具有自由个性与自主判断力的全面型发展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