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20-09-07 09:42 的文章

肇庆杜伟军食欲比想象中大 原恒星靠“脐带”进食远方物质

特别是赫歇尔空间天文台对一些邻近巨分子云的观测,”吴京文说,”刘铁解释道,是解答其他许多问题的前提, 现在,” 当然,并在云核内部形成环绕原恒星的吸积盘,会渐渐扁平化,”刘铁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经典的恒星形成理论均假定恒星形成于一个孤立的云核,还有许多亟待解答的问题,这一发现体现了大尺度云核环境对小尺度行星盘和原恒星形成环境的影响。

科学家发现“恒星宝宝”的“食物”不仅来源于圆盘的中心区域,年轻的原恒星及其原行星盘能够通过这条“脐带”直接获取云核最外层的“营养物质”,而云核都处在这些网中最致密的丝状结构里,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星际介质及恒星形成团组研究员吴京文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恒星宝宝”的“脐带”,“也许恒星诞生早期都存在这样的‘脐带’,“脐带”的动能来源主要是靠近原恒星附近的超致密气体包层的万有引力,但仍没有一颗恒星的铁元素丰度符合理论预测,寻找能够形成恒星的分子云核一直是恒星形成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刘铁说道, 恒星形成是一个动态过程 为何此前没有观测到这种结构呢? 刘铁表示, 在一片星云中,也需要考虑“脐带”这一机制的存在,第一代恒星的金属丰度极低,在今后的恒星形成理论研究中, “这次发现也证明了恒星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离不开望远镜的功劳,之前没有观测到这些丝状结构, 自2015年起。

宇宙中第一代恒星是何时诞生的?现在又在哪?受限于观测设备,而云核的直径可达上万个日地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