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20-06-05 00:28 的文章

双挂调法电商扶贫大有可为|小板栗做出扶贫大文章

  新华网北京5月25日电 题:小板栗做出扶贫大文章

  新华网 赵秋玥

  30块钱,能买到什么?一顿外卖午餐还是2杯奶茶?

  即使是在前几年,30块钱能买到的东西也很有限。

  谁能想到,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望谟县,30块钱是该县平洞街道洛郎村村民罗德胜的小女儿2015年时上学一周的生活费。

  因为穷,村子里的青壮年都去广东、浙江打工了,只留下老人和孩子。为了挣钱,村里被评议为贫困户的罗德胜远赴浙江温岭,他的大儿子初中毕业后也通过打工来补贴家用。虽然那时依靠罗德胜打工的收入能有2万元,但是还完债后他家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依然达不到脱贫标准。

  2017年,罗德胜家靠种植板栗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拼多多供图)

  后来,村里动员他回来种植板栗。正是这一颗颗小小的板栗,帮助罗德胜和洛郎村走上了脱贫之路。2015年,罗德胜正式加入农民合作社,种植自家7亩的板栗地;2017年,全家正式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并贷款5万元变成“股东”;2020年,仅凭借“股东”的身份每年就能收入7500元。

  罗德胜不禁感慨道,现如今,他们家和洛郎村离以往贫困的日子越来越远了。

  村里只有老人和孩子,没有收入

  “我是望谟县平洞街道洛郎村土生土长的农民,一家四口以前主要靠我在外面打工赚钱,老婆在家照顾两个小孩。那个时候大概一年能给家里寄回来2万元左右,差不多就是家庭的总收入。”罗德胜说。

  连绵的大山成为了望谟经济发展、贫困户脱贫的最大阻碍(拼多多供图)

  洛郎村所在的望谟县是贵州至今仍然没有摘帽的9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据望谟县平洞街道洛郎村副主任、板栗园技术管理员黄巢介绍,造成村里贫困的主要原因是公路不通。即使是有路的地方,也只有皮卡能勉强开进来,从望谟到省会贵阳需要6小时,到州府兴义开车也需要3小时,从县城到村里要开车40多分钟。在这种情况下,村民此前种的稻谷、西瓜、辣椒等作物,很难运送出去,由于这些农作物的价格也不高,村民们只能自给自足,但无力承担小孩上学、老人治病、意外伤残这些大额开支。久而久之,村里的劳动力都外出务工了,只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家,村里的农作物没人管,更卖不上价。此外,望谟县缺乏对产业化发展的重视,以板栗为例,基本上就是农民从树上把板栗摘下来,赶集的时候放在街上卖一点钱,既不能拉动经济发展,也无法创造就业岗位。

  千里之外,远离家人。作为一名普通农民,罗德胜当时的口头禅是“为了赚钱养家,没办法”。2015年,贵州省统计局发布贵州省贫困现状分析,望谟县有贫困人口6.64万,罗德胜就是其中之一。

  后来,村里给罗德胜打动员电话,说有专人来教如何种植板栗,按照当时的价格,有固定的人按照每斤2.5元来收购,此外如果在板栗高产园做工,每天还有80-120元的收入。罗德胜算了下,这要比在外边打工合适,还不用和家人分离,就从浙江温岭回到家乡。

  小板栗,就是解决“办法”

  望谟县拥有种植板栗的历史,最早的记载可追溯到1854年。每年中秋过后,就会有客商来到望谟县收板栗。但在当时,村民需要跋涉数里,才能把板栗背到货车能通行的路口。但即便如此,每斤板栗的收购价格仍不到1元钱。

  罗德胜的家里有7亩板栗地。2015年,作为洛郎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他加入望谟县首创的“板栗产业发展316模式”,主要工作是照料好自家的板栗地,但身份变成了“股东”。

  每天清晨,罗德胜都会来到自家的板栗地里干活,锄草、施肥(拼多多供图)

  近年来,望谟县以村委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支点,对接外部种植技术、销售渠道等社会各界扶贫资源,持续推进贫困村镇种植产业化。罗德胜一家仅仅是洛郎村脱贫的缩影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