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20-03-09 23:38 的文章

张起灵不朽简谱安徽:复工战“疫”科创迸发战斗力

  3月3日,45台无接触自助挂号机被安徽省投资集团定向捐助给安徽省16个市的19家三甲医院以及湖北武汉多家医院。据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这款紧急研发的无接触式多功能自助终端设备,首次在医疗领域采用等效负折射率光学平板透镜技术。就医者不接触屏幕,只需点击空中成像,就能完成挂号预约缴费等多功能自助服务。

  在“中科院科技攻关指挥部”协调下,科大讯飞攻关团队在3天内快速完成了“新冠肺炎影像辅助诊断平台”建设。通过这个平台,3秒内可完成一例患者新冠肺炎辅助诊断,可为医生提供准确、高效的辅助诊断参考。

  与此相对应的是,截至3月3日,安徽重点项目复工数3685个,复工率达到85.8%。

  一线主攻:新技术提供“利器”

  确诊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离不开专用的试剂盒。鲜有人知,全国四成新冠病毒试剂盒的“芯片”是“安徽制造”。安徽省滁州市通用生物提供了全国40%新冠病毒试剂盒的探针、引物,而“探针”,是试剂盒中的核心元件。同时,由合肥IE果园孵化器企业安徽安龙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检测试剂盒已经用于临床测试,可在90分钟完成病毒检测。目前,数十万份试剂盒正供给湖北、上海等地临床使用。

  正因为有“利器”,2月8日,安徽开始集中开展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核酸检测初筛工作。这是湖北之外实行这一举措的第一个省份。

  近日,由安徽华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常温快速检测试剂盒,最快可实现15分钟出检测结果。从90分钟到15分钟,病毒检测效率大幅提高。

  面对严峻的疫情,安徽省迅速启动相关科研攻关,针对临床治疗、检验检测、生物医药、防控器材等领域开足马力,为疫情防控提供强大的科技装备支撑。

  2月1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相关发言人介绍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在14例重症和危重症病人(其中年龄最大的82岁)救治过程中开展临床药物使用情况,结果令人鼓舞。临床数据提示,“托珠单抗+常规治疗”的新治疗方案很可能通过阻断炎症风暴,进而阻止患者向重症和危重症转变,从而降低病亡率。

  这个春节,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强磁场中心刘青松一天也没有休息,他带领课题组迅速自主启动了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研究项目。“不能像医务工作者一样战斗在疫情阻击战一线,我们就必须从科研角度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刘青松说。

  大年初一下午,由安科生物生产的4000支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被紧急发往武汉金银潭医院、孝感市中心医院等三家医院,为一线医务人员提供安全防护,此后又有两批共计17000支重组人干扰素发往全国各地,再为医护人员披上“内铠甲”。

  作为安徽第一批可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6家机构之一,迪安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自2月8日复工以来,采取三班倒24小时工作制,日检测标本承接量可达4000例。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安徽聚焦科技成果有效转化,让技术装备成为抗击疫情的“主攻手”。据初步统计,仅安徽省会合肥市就正式启动首批8项防疫应急攻关项目,目前已有24项重点科研成果投入战“疫”。

  后方助攻:科研提供保障

  早在疫情防控初期,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阳经开区的专业生产医用防护服的企业安徽莫尼克医用材料有限公司,就克服企业复工员工和原材料不足困难,防护服日生产量从200套提高至1500套。截至目前,该企业共生产医用防护服15000余套供应防疫前线,为全国各地医护人员披上一层“外铠甲”。

  随着复工复产的展开,在阜阳、安庆等地返工人员手机里都存储着一张二维码截图。这是由安徽省数据资源管理局联合科大讯飞,依托“皖事通办”平台,联合提供的“安徽健康码”(简称“安康码”)服务。

  记者了解到,“安康码”是一个二维码形式的电子通行证,通过一定的规则将居民分成绿、黄、红三色标记颜色,可以随隔离期的截止而转变。

  “如今,有了‘安康码’,工人实现进出城、往返家、上下班‘亮码’通行,政府部门和街道社区通过后台数据共享,可以对人员情况精准掌握,加强精准排查监测。”合肥市包河区委常委、滨湖世纪社区党委书记束红英说。

  后疫情防控时期,人员复工,企业复产,城市商业恢复活力必然带来人员流动。通过广泛应用新技术,安徽省在做好疫情宏观预测研判的同时,助力企业安全复工,为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