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19-09-21 06:45 的文章

人工智能重塑机器人产业

  8月21日是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主论坛开幕的第一天,来自世界各地的机器人产业大咖集聚一堂,聚焦机器人产业变革时代下的机遇和挑战。专家认为,人工智能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重塑机器人产业,技术和应用的拓展、供给和需求的扩大,使得机器人产业仍然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智能机器人站上“风口”

  从波士顿动力的人形机器人Atlas,到诺基亚“未来工厂”的智能监控,再到手术机器人、脑控外骨骼机器人等在临床医学和康复领域大显身手……智能机器人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未来的机器人是智能机器人,不再是单独工作的个体,可以做到机器人之间、机器人与人类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是人工智能技术和机械学的多元融合。”以色列机器人协会主席兹维·席勒认为,智能机器人必须在软件和硬件上都实现智能化,并不断迭代升级。

  意大利比萨圣安娜大学教授保罗·达里奥认为,随着物联网不断发展,所有设备都是互联的而且是智能的。“如今,不能再把机器人仅仅看作一个独立行动的设备,而是看成一直在线、一直互联的载体,通过机器与感知的连接,驱动自我行为的生成,就像人类一样。”

  “想要做到人机交互与融合,机器人学习就不再是简单的数据输入,而是在应用场景中形成分析与判断。同时,我们也可以发挥人的作用,给机器人提供决策路径,但最终的操作还是由机器人完成。”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教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杨广中举例说,机器人可以通过追踪技术了解外科手术的目的,从而在手术台上操作,这种人机共生模式必将是医疗机器人领域的大势所趋。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助力下,机器人从简单自动化转变为高度智能化,但仅仅依靠人工智能远远不够。“先进的机电系统、稳定持久且可负担的组件、新材料等共同驱动着机器人的发展。”欧洲机器人协会主席贝恩德·利珀特直言,机器人应用场景已从工业到医疗、农业、家庭服务等领域不断扩展,同时推动着各个行业的转型升级。

  国产机器人增速放缓

  “从2009年开始,机器人始终保持高速发展。但去年全球机器人市场,包括增速最快也是全球最大的中国机器人市场也出现拐点,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转为低速增长,甚至趋近于零增长。”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曲道奎抛出了不少人心中的疑问,机器人产业的“寒冬”已经到来了吗?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再创新高,达到38.4万台,但增速明显趋缓,从前几年的两位数增长降至个位数。与此同时,去年我国工业机器人消费总量为13.5万台,连续第6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然而这一数据却较2017年同比下降了3.75%。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分析,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国际贸易环境恶化,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汽车和电子等主要应用行业发展低迷等。但从深层次原因来看,机器人产业已经进入深度调整阶段,拓展新的应用领域、提质增效成为产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

  “在这方面,中国机器人产业呈现出一些积极信号。比如从机器人种类来看,工业、服务、特种三类机器人开始呈现协同发展趋势。”辛国斌说,我国工业机器人起步较早,近年来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需求增长明显,增速高于工业机器人。

  对此,曲道奎也指出,由于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占比较小,所以尽管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大幅高于全球,但我国整体机器人密度只有97,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85。

  另有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销量达4.35万台,同比增长16.2%,在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市场中的占有率为32.2%,比2017年回升了5.5个百分点。“虽然当下全球机器人产业增长乏力,但根据产业周期判断,中国机器人产业正在经历一个从‘冬天’到‘春天’的全新阶段,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曲道奎说。

  “机器人正从搬运、装配等传统应用领域向更加智能化的先进制造、医疗健康、生活服务等领域快速延伸。”曲道奎表示,未来5年至10年,机器人替代率要达到30%以上,而过去40年的发展里替代率不到1%。我国机器人产业正处在大变革时期,技术突破、产品迭代、跨界融合不断提速,企业也正经历由野蛮到理性的洗牌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变革与颠覆成为常态,从而加速量变到质变的调整升级。

  工业机器人潜力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