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技 2019-09-19 04:19 的文章

中国经济的韧性|蓝箭:民营火箭 一飞冲天

  新华网北京8月7日电 题:中国经济的韧性|蓝箭:民营火箭 一飞冲天

  新华网记者 陈听雨

 

  “火箭是航天工程的一个核心、一个基础,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多强、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龙乐豪

  伴随着发动机喷发出的烈焰熊熊燃烧,四周瞬间飞沙走石,持续20秒后,发动机平稳关机。

  图为蓝箭“天鹊”(TQ-12)发动机试车现场(受访者提供)

  5月17日,国内首台80吨液氧甲烷发动机——蓝箭“天鹊”(TQ-12)20秒试车在浙江湖州试车基地圆满成功。

  7月底,“天鹊”TQ-12液氧甲烷发动机又成功完成了100%推力试车,最长试车时间100秒。

  近日,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张昌武在接受新华网科技频道独家专访时回忆起了在浙江湖州搭建发动机试车台的经历,“那是我们非常艰难的一段时期。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江浙地区天气不好,接连的雨雪对试车台的搭建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很多非常资深的航天工程师、优秀的研发人员,在工地现场管理工程,看上去就像普通的建筑工地包工头一样非常辛苦地工作,我甚至要用艰苦卓绝来形容他们的工作。同事们在山沟里顶着风冒着雨,日夜不停,终于把我们的大型试车台工程以非常高的效率和非常低的成本建设了起来。”

  张昌武说,“蓝箭是一家很有韧性的公司,我们秉承了中国航天艰苦奋斗的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奋斗。在成立至今5年的时间内,完成了“天鹊”发动机试车这样重大的事情,不仅意味着蓝箭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筑牢了公司未来发展的技术根基;更是践行了蓝箭作为中国航天有力补充的定位,以切实行动为提升中国进入太空的能力做出贡献。”

  民营火箭想活下来必须找准定位、走差异化路线

  图为蓝箭创始人、CEO张昌武 新华网 周靖杰摄

  目前全世界只有三型大推力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完成了全系统试车考核——美国SpaceX的猛禽发动机、蓝色起源的BE-4发动机,第三型就是蓝箭自主研发的“天鹊”发动机。

  正是这次试车的成功,正式宣告中国民营航天企业首次掌握了百吨级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关键技术,并具备了发动机研制所需的保障能力。

  “对蓝箭而言,天鹊发动机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分系统。”张昌武说,蓝箭始终致力于成为国家航天事业的有益且有力补充,“在技术定位上,蓝箭选择了液氧甲烷推进剂的技术路线,天鹊试车的成功,意味着我们在液氧甲烷这个型号的产品上已经补足了国家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蓝箭是一家曾开创了中国民营火箭的先河的企业。2018年10月27日,朱雀·南太湖号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微小卫星“未来号”发射升空,成为中国首枚发射的民营运载火箭。

  “未来,蓝箭还将研发出可重复使用的液氧甲烷火箭,也会成为中国运载火箭家族的新成员。”张昌武说。

  他预计,在2020年底至2021年初,朱雀二号液体火箭发射就要发射升空。

  “我相信,我们的产品不仅能支撑目前商业领域的市场需求,同时还能促进行业下游更快速地发展。”张昌武说,火箭的发射是卫星制造及应用的上游,只有火箭发射的瓶颈问题解决了,卫星制造和应用产业才能以更快的速度、更大的规模发展。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研制、发射火箭是国家行为。作为一家民营企业,选择涉足航天产业是需要勇气的。

  在张昌武看来,这并不是一时之勇,而是建立在深厚积淀和准确研判的基础之上。

  张昌武说,在蓝箭创立之前,我们已经深刻认识到,在全世界范围内,作为运力输出的工具,运载火箭仍是一种非常稀缺的产品,大部分国家尚未将其形成产品,而只是一种航天技术。在此领域,美国的SpaceX、蓝色起源等一些私营企业快速发展,远远地走在了世界商业航天的前列。

  “我们中国有这么多尖端的、优秀的航天工程师,有这么扎实深厚的航天产业链条,我们国家在航天领域的发展也日趋开放。我们有条件、也有能力让一家类似于SpaceX的企业在中国诞生、生根、发展。蓝箭就是要成为国内首先使用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液体运载火箭公司,也要成为一家跻身世界主流商业运载火箭行列的公司,通过我们自己的火箭,进一步增强中国进入太空的能力。”

  张昌武在采访的全程都保持着一副波澜不惊的平静面容,坚定的眼神背后是一颗中国航天人澎湃的心。

  在他看来,能否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是民营火箭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