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香飘失 闻香无门第六届进博会|溢出效应扩大 发展动能澎湃——从六届进博会看中国开放的世界机遇
图为11月3日拍摄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南广场。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新华社上海11月4日电 题:溢出效应扩大 发展动能澎湃——从六届进博会看中国开放的世界机遇
新华社记者马欣然、许晓青、周蕊
在中国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的会馆,如同一株象征幸运与希望的巨型四叶草盛装绽放。
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化遭遇逆流的背景下,旨在推动各国各方共享中国大市场、深化国际合作机遇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将在此间再次开启,这已是中国连续六年举办这一博览会。
展区面积几度扩容依旧“一位难求”,数千外企组团赴会,洽谈签约密集开展、成交额屡创新高……持续上演的“进博故事”和不断外溢的“进博效应”,将一个决心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与深度,致力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的脉动中国,以更具可视性的方式呈现在世界面前。
11月2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内部布展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信心
周一在新西兰牧场挤奶、进厂加工,夜晚上飞机;周二到上海清关配送,周三送达中国消费者的餐桌。纽仕兰亚太区首席执行官盛文灏说:“这瓶‘72小时通关’的鲜奶,见证了中国贸易便利化。”
本届进博会,在沿用通关便利等19项支持政策的基础上,新增一项举措:允许无动植物疫情流行国家(地区)未获检疫准入的动植物产品、食品,经特许审批后入境参展。
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引导更多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等领域……历届进博会宣布的创新举措,正在海关商检、金融服务、跨境销售等方面释放红利。
“再次感受到了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魄力。”戴着进博会“六年级生”徽章,特斯拉公司副总裁陶琳说,正是在中国放宽外资股比限制的条件下,特斯拉才得以成为中国首家外商独资整车企业。
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和自贸试验区建设10周年,中国正以更大力度同世界共享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机遇,不断用实际行动兑现承诺。1月,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增加条目239条,达历年新高;6月,在5个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相关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10月,宣布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
从首届的578.3亿美元,到第五届的735.2亿美元,上扬的历届成交意向金,显示进博展商的坚定信心。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33%,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6.8%。
“绝不会错过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和加速开放转型中的新机遇。”美国嘉吉中国区总裁管慧丽说,今年带来了专为中国客户开发的“数聚专嘉”猪场数智化解决方案等新产品,“通过进博会,嘉吉累计签署超过111亿美元的合作订单,我们坚定与中国市场共成长”。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昆说,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主动扩大开放,就是以“中国决心”带动“全球信心”,必将为处于低潮期的国际经贸合作注入最为稀缺的发展确定性。
11月3日,上海海关关员对首批入境中国、参展第六届进博会的贝宁菠萝进行检验检疫。新华社记者 吴宇 摄
共赢
河流纵横、湖泊密布,位于非洲西部的几内亚比绍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超过80%的人口从事与腰果相关的行业。去年进博会上小小的18平方米免费展位,让当地人收获了惊喜和希望。
“参展的腰果很快被订购一空,甚至一些中国公司有意向在几内亚比绍投资。”几内亚比绍驻华大使安东尼奥·塞里福·恩巴洛说,今年当地企业将在更大区域的国家综合展内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