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女仆爱上花心少爷天天学习丨中南海月刊(2023.10)
正是一年秋光好,岁物丰成谱华章。
30余场外事活动,1次地方考察,3次座谈,多封贺电贺信……金秋十月,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引领下,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中华沃土,东方大国凝聚起推动世界共同繁荣的强大合力。
把稳思想之舵,方能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一次考察,把脉定向。在赣鄱大地,从九江、景德镇、上饶,到南昌,总书记察实情、观发展、谋未来,叮嘱江西“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上善作为”。
一条经济带,念兹在兹。近8年时间,主持召开4次专题座谈会,总书记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擘画宏图。一句“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建久安之基”,昭示持之以恒的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
一场盛会,全球瞩目。10年耕耘,“一带一路”倡议从“驼铃帆影”走来,带给世界无限可能,展现出当今世界最受欢迎国际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国际合作平台的凝聚力与影响力,一句“这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对当代人和后代人的责任”饱含“以人民之心为心、以天下之利为利”的雄心与行动力。
央视网《中南海月刊》运用智能大数据,与您一起回顾金秋10月的中华大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奋进前行的脚步。
高频词蕴含着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深邃思想与生动实践。央视网I学习数据库梳理分析习近平总书记10月重要讲话显示,“发展”“合作”“人民”等词持续高频出现,“一带一路”“文化”等词特别引人关注。
△10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的主旨演讲。这是会前,习近平主席同出席高峰论坛的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国际组织负责人等国际贵宾集体合影。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月18日,金秋北京用绚烂的色彩迎来了一场国际盛会——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志同道合的老朋友、新伙伴应约而来,高峰论坛期间及前后,习近平主席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4天、近30场双多边活动,真诚的对话、务实的举措中蕴含着“中国之于世界,世界之于中国”的深刻思考。
151:41,这是此次高峰论坛与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数量之比;458项,这是论坛期间形成的成果总数;972亿美元,这是企业家大会上达成的协议金额……一项项数据令人印象深刻。
国际舆论这样评论:论坛的规模和成果都“超出了外界预期”,彰显出中国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感召力、凝聚力。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接受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说,并不是所有的国家计划都会产生结果,但中国朋友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习近平主席从来不是根据一时一事作决定,而是着眼未来作出长远考量,是真正的世界领袖,是坚定、冷静、务实、可靠的伙伴。
“一带一路”为什么能够成功?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欢迎宴会上讲的一句话给出答案:“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
“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开展务实合作”“促进绿色发展”……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娓娓道出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为“一带一路”下一个金色十年明确了新方向、擘画了新愿景、注入了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