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国内 2023-10-27 16:18 的文章

0571杭州旅游新闻瞭望·第一学习丨习近平总书记这样格物究理

  ◇深入挖掘格物究理思想方法的丰富内涵,并将其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机融合,可以帮助我们拓宽思维视野,丰富思维方式,提升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格物究理的思想方法,首先就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我们应充分吸收借鉴古人思想方法中的系统观念,更加注重统筹兼顾、综合施策,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的关联性、协同性、平衡性。

  格物究理的目的,归根到底也是为了以行求知、以知促行。应把中国古代思想方法中的这种知行关系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统一起来,不断提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位于长沙市岳麓区的岳麓书院(2023年6月8日摄)。陈思汗摄/本刊

  日前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思想方法,有着深刻哲学内涵和广泛思想价值,可以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也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的讲话中提出,要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治国理政的思想智慧、格物究理的思想方法、修身处世的道德理念”。

  这一要求,突出强调了格物究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大意义,为我们理解、把握中国古代思想方法提供了重要切入点。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第二个结合”,应继承和发扬格物究理的思想方法,赋予其新的内涵,激发其当代价值。

  格物究理“知其所以然”

  格物究理,是中国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中的重要概念。

  “格物”的思想,最早出自《礼记·大学》的“致知在格物”。“格物”意思是对事物规律进行研究,“致知”意思是获得知识与智慧。宋代理学家们提出“理”的概念,认为“万物皆是理,至如一物一事虽小,皆是有理”,“循天下之理之谓道,得天下之理之谓德”。将“格物”和“理”两个概念联系在一起,就是格物究理,意为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研究,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道理、本理、哲理。

  格物究理的实质,是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作为一种思想方法,格物究理提倡透过现象看本质,搞清楚事物发展变化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反对那种浮在面上、浅尝辄止的认知态度。通过格物究理,客观外在得以转化为主观内在,以实现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飞跃。

  格物究理的思想方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国内外风险挑战接踵而至,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异常艰巨繁重,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方法提出了很高要求。只有把思想方法搞对头,认识问题才能站得高,分析问题才能看得深,开展工作也才能把得准,做到张弛有度、收放自如。

  党员干部要掌握的思想方法,归根到底就是如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同格物究理在内涵上是相通的。从一定意义上讲,认识问题就是格物,分析问题就是究理,解决问题就是通过格物究理实现主客观相统一的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

  深入挖掘格物究理思想方法的丰富内涵,并将其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机融合,可以帮助我们拓宽思维视野,丰富思维方式,提升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

  始终做到实事求是

  中国古代思想方法历来崇实黜虚,主张唯实是务。做到格物究理,严谨求实也是根本前提。我们党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新时代,各级领导干部应始终做到实事求是,将这一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实事求是的原义,是一种严谨的治学方法。实事求是一词最早出自班固所著《汉书·河间献王传》。西汉时期,由于经历过秦始皇焚书坑儒,古代典籍传承大量中断,以致出现不少伪书、伪经。河间献王刘德是当时重要的经学家,他在典籍收集整理过程中态度严谨、恪守古文原典,取得了很大成就。因此,班固评价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唐代颜师古对此作注时,认为“实事求是”就是“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同样给予了高度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