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栏目剧精编季时政新闻眼丨时隔五年再赴黑龙江,习近平关心这些事
9月6日到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黑龙江考察。这是时隔五年,总书记再次踏上龙江大地。
三天时间里,总书记深入林场、乡村、高校和受灾地区考察,并听取省里的工作汇报。他重点关注了哪些大事,作出了哪些重要部署?《时政新闻眼》为你解读。
△视频丨习近平在黑龙江考察
△黑龙江考察点示意图
01
看林场:聚焦绿色发展
位于大兴安岭山脉北麓的漠河市,是习近平总书记黑龙江之行的第一站。9月6日下午,他来到漠河林场自然林区考察。
△薄雾笼罩的漠河林场。(总台央视记者范凯拍摄)
黑龙江是全国重点林区。2016年5月,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首次到黑龙江考察,第一站就是前往伊春,了解林区经济转型发展、林区生态保护和林场职工生活情况。
在那次考察中,总书记说,过去林场为国家建设提供木材是为国家作贡献,现在林区全面停伐、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同样是为国家作贡献。他指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是战略性的。
△漠河林场有天然林3.54万公顷、蓄积量325.3万立方米。(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总书记这次踏访的漠河林场,是我国最北的地方国营林场,现有职工140人。建场近70年来,漠河林场经历了林木采伐、抚育间伐、停伐保护和生态转型等历史阶段。
△林场里的食用菌、林果等特产。(总台央视记者杨立峰拍摄)
在漠河林场自然林区,总书记听取当地深化森林资源资产管理改革、加强森林防火灭火等情况介绍。
总书记重点指出,要坚持造林与护林并重,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决不能让几十年、几百年、上千年之功毁于一旦。
△林场里的森林巡护。
02
到村庄:推动乡村振兴
距离漠河林场约2公里的北极村,是我国大陆最北端的边境临江村落,素有“金鸡之冠”“神州北极”之称。
离开漠河林场,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极村。
△指北针雕塑是北极村标志性建筑之一,其红色指针指向正北方。上面的大型温度计高12.22米,象征北极村位于东经122°20′。(总台央视记者范凯拍摄)
以前,北极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捕鱼、种地、采集山货。近几年,乡村旅游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现在,北极村发展民宿189家、餐饮53家。去年,全村接待游客27.6万人次,相关收入超过1亿元。
△北极村里民宿众多。(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在北极村,总书记走进村民史瑞娟家的民宿小院。
十多年前,史瑞娟家开始经营民宿小院。得益于北极村的“最北”招牌,家里的民宿生意也越来越好,每年能有约20万元的收入,和许多村民一起吃上了“旅游饭”。
△史瑞娟家的民宿小院。(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2016年到黑龙江考察时,总书记就曾指出,要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思路,摸索接续产业发展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