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天辟地学五笔东风浩荡红旗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述评
东风浩荡红旗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述评
大国之兴,必须牢牢把握时代的机遇。
大国之强,必须以科学思想指引方向。
一个民族伫立人类文明的高地,只有借助思想的伟力,才能更好把握自身所处方位,更加清晰眺望未来前进道路。
信息革命浪潮汹涌澎湃,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浩浩荡荡,中国正与信息时代相向而行、与数字变革同步发展,紧紧抓住可能稍纵即逝的重大历史契机,不断书写人类数字发展进步史上的光辉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局、把握大势,主动顺应信息革命时代潮流,高度重视、全面布局、统筹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我国网信事业从夯基垒台到积厚成势,从发展起步到不断壮大,党对网信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网络空间主流思想舆论巩固壮大,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基本建成,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持续提升,网信领域科技自立自强步伐加快,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有效发挥,网络空间法治化程度不断提高,网络空间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明显增强,网络强国建设迈出新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举旗定向、掌舵领航,从信息化发展大势和国内国际大局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系统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网络强国、怎样建设网络强国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了事关网信事业发展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形成了内涵丰富、科学系统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前不久,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网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鲜明提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使命任务,明确“十个坚持”的重要原则,对推动新时代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重要要求,为阔步迈向网络强国新征程锚定了目标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思想深刻、内涵丰富、体系完备、博大精深,植根于中华大地、来源于我国互联网发展治理实践,是信息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时代精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管网治网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和网信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引领我国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促进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展现出耀眼的真理光芒和强大的实践力量。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图/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
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深入推进信息化发展探索实践,为科学理论的孕育萌发提供源头活水
思想之始,如江河源头之涓涓;百川汇流,腾山越岭,方得大河滔滔。
习近平总书记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有着长期深入的思考和不断丰富深化的论述。早在20世纪80年代,时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指出,科技是关键,信息是灵魂;强调要加强信息工作,成立信息中心,组织专业队伍,广辟信息渠道,形成耳聪目明的“蛛网型”信息网。
1984年,正定县建立信息中心。同年,全县手摇电话升级为程控电话,举办了全省第一个县级“技术信息交易大会”,推出科技项目1500项。如今,正定数字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一大批数字经济产业项目落地推进,跻身河北省数字生态“十强县”。
2000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着眼抢占信息化发展制高点,以跨世纪的战略视野作出“数字福建”建设重要决策。习近平同志亲自担任“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擘画“数字福建”建设的宏伟蓝图,指导编制“数字福建”建设的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组织开展“数字福建”关键技术攻关,为“数字福建”建设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