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国际 2023-05-24 05:09 的文章

2014014双色球长安复携手丝路启新程——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就中国-中亚峰会成果接受媒体采访

  新华社西安5月19日电 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中亚峰会在陕西西安成功举行。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秦刚19日就峰会成果接受媒体采访。全文如下:

  一、问:中国-中亚峰会在国际上产生广泛热烈讨论,将对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此次峰会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答:在习近平主席亲自主持下,中国-中亚峰会在古都西安成功举办。此次峰会是党的二十大和今年全国两会后,中国主办的首场大型多边活动,是中国同中亚国家建交31年来首次以实体形式举办峰会,也是中国-中亚机制建立3年来的首次峰会,在中国-中亚关系史上树立起一座新的历史丰碑。

  峰会全程洋溢着亲密友好、团结互信的氛围。此次峰会选址在陕西西安举办,这本身就具有特殊历史意义。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中国与中亚交往的重要窗口,从昔日的汉唐气象、万国衣冠,到今天的大国风范、交往盛况,峰会为中国与中亚国家往来续写历史,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谱写新章。

  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讲话,就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中亚提出“四点主张”,就如何建设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提出“四个坚持”,并就怎样发展中国同中亚国家合作提出“八点建议”。这是新时代以来,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完整、集中、系统向国际社会阐述对中亚外交政策,得到了中亚各国元首的高度赞同和热烈响应,也为我们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峰会期间,中国同中亚五国达成了包括《中国-中亚峰会西安宣言》《中国-中亚峰会成果清单》等在内的7份双多边文件,签署了100余份各领域合作协议,成果之丰、内容之实、影响之大前所未有。可以用五个“新”来概括。

  一是为深化中国-中亚关系提供了新动力。《西安宣言》宣布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继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三国后,中国同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两国也宣布在双边层面构建命运共同体,实现命运共同体在中亚的全覆盖。这是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在地区多边和双边层面全落地,为中国-中亚关系提质升级、合作换挡提速提供了战略引领,进一步彰显了六国在更高水平、更高标准、更高质量上开展合作的意志和决心。

  二是为扩大各领域交流合作搭建了新平台。此次峰会对中国-中亚机制进行了立柱架梁和全面布局。各方商定将以举办此次峰会为契机,正式建立中国-中亚元首会晤机制,每两年举办一次,轮流在中国和中亚国家间举办。下次峰会将于2025年在哈萨克斯坦举行。各方已正式建立外交、经贸、海关等部长级会晤机制,设立实业家委员会、智库论坛、健康产业联盟等平台,商定加快成立产业与投资、交通、农业、应急管理、教育、政党等领域会晤和对话机制,并在中国设立常设秘书处。

  期间,中国同乌兹别克斯坦在两国政府间合作委员会框架内增设减贫合作分委会,这是中国在政府层面对外建立的首个减贫合作分委会。中国同吉尔吉斯斯坦签署互设文化中心协议,这是中国同中亚国家签署的首份类似协议。这些新机制、新平台的建立,必将为扩大中国-中亚各层级交往,深化全方位合作拓展更为广阔的空间,提供更为有效的保障。

  三是为深化互利共赢开辟了新前景。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宣布了一系列重大合作倡议,包括扩大双方经贸合作,升级双边投资协定,全面提升跨境运输过货量,支持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推进中吉乌铁路项目,建立中国-中亚能源发展伙伴关系,推进在中亚鲁班工坊、传统医学中心建设,加快互设文化中心,推动开行面向中亚的人文旅游专列等。为帮助中亚国家发展,习近平主席还宣布向中亚国家提供总额26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支持和援助。期间,中国还同哈萨克斯坦签署了互免签证协定,哈萨克斯坦成为首个同中国互免签证的中亚国家。中国同中亚国家人民文化艺术年也正式启动。这些倡议和成果为加强中国-中亚合作开辟了新的上升通道,激发了新的生机活力。

  四是为维护国际公平正义贡献了新力量。中亚国家高度评价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意义,普遍支持并愿积极践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中国同中亚国家一致同意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定捍卫多边主义,抵制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这些立场和主张将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中国-中亚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