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国际 2023-03-13 10:05 的文章

骆拉影网特稿:守护和平安宁全球安全倡议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

  新华社记者

  2月底,中国接连发布两份重磅文件:《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这两份文件,为应对国际安全挑战探索标本兼治的解决方案,为改善全球安全治理提供中国智慧,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受访国际人士纷纷表示,中国为促进全球安全作出的郑重宣示和系统阐释,彰显了中国坚定做世界和平建设者、国际秩序维护者、热点问题斡旋者的决心与诚意。直面共同挑战,无惧激流险滩,新时代中国将与各国一道,守卫和平薪火,促进安危与共,让平安的钟声响彻大地。

  回应和平呼声的中国方案

  环顾全球,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地缘冲突、集团对抗、恐怖主义、生态破坏等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叠加,恃强凌弱、强权政治等霸权行径危害加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有增无减。在动荡变革的世界寻求有效的安全之道,成为各方的重大关切和亟需解决的时代痛点。

  “冲出迷雾走向光明,最强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和衷共济。”2022年4月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面向世界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倡导各国共担维护和平责任,同走和平发展道路。

  “当一些国家仍在奉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时,中国提出了共赢而非零和的思路,倡导加强协商而不是依靠强权,这是对西方陈旧国际关系理论的颠覆,也展现出中国思想的特色。”伊拉克提克里特大学政治地理学教授穆萨纳·马兹鲁伊说。

  新加坡时政评论员翁德生说,当前有的国家执着于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世界亟需构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安全理念和治理框架,全球安全倡议的提出,“是一场及时雨”。

  斯洛文尼亚前总统图尔克也认为,全球安全倡议的提出恰逢其时,为全球安全对话与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理念框架。

  从2014年在亚信第四次峰会上提出亚洲安全观,到2016年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期间阐述中国的新安全观;从2017年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阐述如何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到2022年提出全球安全倡议,习近平主席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不断发展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安全理念,为破解全球安全困境指明前进方向、明确合作路径。

  中国倡导的通向普遍安全和持久和平之路,打破了“国强必霸”的陈旧范式,是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

  伊朗沙希德·贝赫什提大学中文系主任法尔哈德·贾万巴赫特·海拉巴迪说:“各国应同中国这样真正寻求世界安全的大国一道,维护人类的尊严与平等,追求可持续的全球安全。”

  “全球安全倡议的基础是兼顾各国利益,强调所有国家无论大小和发展程度,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副主席基思·贝内特说,全球安全倡议的提出,展现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致力于推动建设更安全世界的责任感和长远眼光。

  破解安全困境的大国担当

  “只有基于道义和正确理念的安全,才是基础牢固、真正持久的安全。”《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这样写道。

  从“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理念出发,全球安全倡议倡导各国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与争端,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这六大核心理念与原则彼此联系、相互呼应,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在全球化时代,我们需要这样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的重大倡议和理念。”埃及外交事务委员会秘书长阿里·希夫尼说,在国际安全事务中,中国始终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以扎实行动和举措将全球安全倡议落到实处。

  对于乌克兰危机,中国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其核心就是劝和促谈。《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发布以来,多方给予高度评价,也得到当事双方的积极回应。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说,俄方高度赞赏中国为以和平手段解决冲突做贡献的愿望并赞同中方想法。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说,中国和平计划中的一些内容可能成为讨论乌克兰局势和解问题的基础。

  “中国没有选边站队,而是秉持公正立场推动劝和促谈,”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资深编辑马纳菲说,“事实证明,单边制裁、长臂管辖都是无效的,只有通过全面对话才有可能结束冲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