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国际 2022-05-09 09:14 的文章

神界危机龙王神密码见证中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小康生活)

 

2021年12月15日,马丁在浆果基地观察蓝莓苗的长势情况。
  臧 潇摄

 
 

2月10日,崔承夏(右)在车间工作。
  崔吉丽摄

 
 

2021年12月22日,尼克(左)与乍洞村村民交流。
  严立政摄

 
 

近年来,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构建激活四方、连接内外的区域路网,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图为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白塔镇寺前村乡村公路。
  陈月明摄(影像中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一些在中国工作、生活的国际人士感受到中国乡村环境更加宜人,农民生活更加富裕,见证了中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享受理想生活的地方”

本报记者 杨文明

云南昆明嵩明县嵩阳镇龙院村,走进马丁的浆果基地,第一印象是环境好、鸟儿多。虽然外面仍有些寒意,可马丁的蓝莓育苗大棚内,已是一片盎然春意。大棚内示范种植的蓝莓,成为周边鸟类争相前来品尝的美食。

16年前,法国农业工程师马丁·达比利来到中国云南。从此,他的生活和事业就在这里展开。从最初种植树莓,到如今专注蓝莓育苗,马丁说:“吸引我的是好气候,也是好生态。这里是我享受理想生活的地方。”

  “好气候吸引我来到云南”

2006年,马丁来中国出差。他在考察时发现,欧洲市场上常见的树莓在中国市场上却不多见。

“树莓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营养价值高。能不能将树莓引入中国市场?”马丁开始寻找适宜树莓种植的地方。一次路过嵩明,发现这里气候适宜、生态环境好,加之地势平坦,因靠近昆明机场而交通便利,马丁决定将树莓种植基地安在距离嵩明县城10余公里的龙院村。

“好气候吸引我来到云南。”马丁回忆。树莓对生长环境要求颇高,需要充足的日照、适宜的气温,此外,因为清洗会冲去树莓果皮上营养价值较高的果粉,所以鲜食树莓最好能实现免洗,这也对其生长的空气质量有了硬性要求。龙院村正符合这些要求,这里不但环境条件好,当地也非常重视绿色可持续发展。

“外国人来中国种地,能行吗?”起初,周边村民对这位远道而来、只能说几句简单汉语的“外国农民”充满好奇,也有一些怀疑。马丁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种树。基地大棚需要种树防风,除了速生的桉树,他还种了核桃树、桂花树、樱花树……多样的树种,为周围的昆虫和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让基地成为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

此后,一株株树莓树苗被种下。马丁没有采用“大水大肥”的种植模式,而是选择了精准灌溉方式。这样不仅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还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农田土质。树苗茁壮生长起来,马丁的基地大棚人气也越来越旺,村民们经常来找他交流“种树经”。

“这种做法与当地一直在推广的绿色发展理念相契合。”嵩明县嵩阳街道办副主任黄建伟介绍,过去当地农民建的是普通大棚,粗放的种植方式使得不少化肥、农药残留在土壤中,既对环境造成破坏,经济效益也不理想。为改变这种状况,政府提供多种政策、资金支持等帮助村民转变生产方式。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大棚换上了降解膜、土壤用起了有机肥。

  “种植浆果不仅是份工作,更是事业”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树莓的出口受到一些影响,经过对市场的分析,马丁及时调整了基地生产方向,转为以蓝莓育苗为主。

穿行在连片的蓝莓育苗车间,马丁时不时蹲下身检查苗木生长情况。“我们的蓝莓苗木,主要瞄准的是冬季市场。”马丁指着墙上的云南地图,用手一圈滇南连片的绿色,“这些地方,都有我们潜在的客户。”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云南已成为国内浆果种植的核心产区。2020年,云南省蓝莓种植面积为10.12万亩,占全国蓝莓种植区域的9.5%,产量则达到3.5万吨,占全国的1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