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国际 2020-10-20 19:51 的文章

春哥来敲我的门数字丝绸之路潜力无限

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新常态”使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工作和休闲方式,国际合作模式等均发生了变化。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致命打击,其消极影响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疫情的迅速扩散,防控的不断深入,极大地促进了数字技术在生活和工作中的普及和应用。数字技术的优势在疫情这一特殊背景下迅速凸显。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更新,越来越多的专家看好数字技术在应对疫情,克服经济危机后果,恢复全球经济往来,复苏世界经济中的作用。

美国和中国是数字技术大国,在数字经济领域创造了巨大的财富。美国和中国目前占有超过75%的区块链技术相关专利,50%的全球物联网支出,75%以上的云计算市场,拥有全球最大市值70家数字平台公司的90%。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数字技术水平不同,数字经济发展潜力各异,发展中国家对此不无担忧:追赶数字大国绝非易事,但发展数字技术已然箭在弦上。

无论在全球层面,还是地区层面,学术界和实业界都在积极探索,如何让更多国家受益于数字经济,充分挖掘数据潜力,扩大生产,驱动创新,扩大出口。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数字丝绸之路是弥合数字鸿沟,加强数字互联的有益实践。世界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数字化进程也为此创造了良好条件。

数字中国“成绩单”亮眼

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成为驱动国家经济增长的核心关键力量。中国在政务管理和社会治理领域持续快速推广数字技术,从中小学到大学,从小企业到大公司,从智能房屋到智慧城市,从智能制造到区域数字化项目,数字经济正在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各级各地政府和广大企业积极参与数字化建设,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数字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升级,数字经济贡献水平显著提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信息显示,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6.2%。按照可比口径计算,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名义增长15.6%。与2005年2.6万亿元的增加值规模相比,15年来,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增长12.7倍,年均增速20.6%,同期,中国GDP增长4.3倍,年度增速12.6%。

加大数字技术研发力度,广泛应用于实体经济,是中国数字经济成就的秘诀。技术与产业齐头并进,互为支撑,不断推动产业数字化,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从2014年到2019年的六年时间,中国数字经济对GDP增长始终保持在50%以上的贡献率,2019年数字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7.7%,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关键力量。数字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明显高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传统产业。据IDC咨询预测,到2023年,中国51.3%的GDP将与数字经济直接或间接相关。

“一带一路”数字化前景广阔

实践证明,数字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相当突出。大力发展数字丝绸之路能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数字经济有很多行业应用,如发展智慧城市、跨境电子商务、远程医疗、远程教育、互联网金融等。与此同时,数字经济还包括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计算等先进技术。国际信息、能源、交通合作已经为各国之间的产能合作注入强劲动力,促进了生产和就业的多样灵活发展。

数字经济的发展有赖于互联网技术的长足进步。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全球互联网流量提升了数十倍,从每秒100GB(千兆字节)飙升至2017年的每秒46600GB,互联网内容的质和量上都有显著提升。如此惊人的增速还只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据预测,到2022年,全球IP流量将是现在的近三倍,达到每秒150700GB。目前,亚太区和北美洲占了全球流量的近70%。据悉,全球互联网流量增长地图在今后几年可能发生变化,中东和非洲的流量将以41%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其次是亚太地区,复合年增长率为32%。值得关注的是,互联网使用增量的90%将来自发展中国家。也就是说,中国“一带一路”朋友圈国家将表现出最为积极的增长态势。

自1993年中国第一条海底光缆——中日海底光缆正式开通以来,海底光缆已成为中国与全球连接的最重要方式。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自中国出发的海底光缆可直接通达北美、亚洲沿海、欧洲和非洲。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海底光缆产业,已经具备从传输设备、海底光缆到系统集成和施工维护等各环节的自主能力。“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对中国网络全球化服务提供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中国海底光缆产业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目前,全球已投入使用的海底光缆超过406条,总长度超过120万公里,约99%的国际数据通过海底光缆进行传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