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派对奇遇2战“疫”直击|在美浙商:每天转运上吨防疫物资
张骁,在伊朗经营五金厂,当地未采取严格防疫措施时,抢购了一批口罩发给员工,组织工厂封闭隔离。
秦格,在美国经营快递业务,见证了防疫物资从“美—中”到“中—美”的转运传递,经手了数以万计的口罩。
胡小兵,在意大利生活了37年的温州籍侨会会长,1月份忙着为中国捐运防疫物资,现在忙着做志愿者,给米兰居家隔离的患者送药、给养老院等机构送防疫物资。
程永升,在德国从事病毒检测工作,正在筹划研发新冠病毒肺炎快速检测仪器,希望为未来提供一种应对方法。
世卫组织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中部欧洲时间3月27日上午10点(北京时间下午5点),全球确诊509164例(新增46484例),死亡23335例(新增2501例)。
海外疫情持续蔓延,人民网联系到在伊朗、美国、意大利、德国等国的华侨,听他们讲述在异国的真实战“疫”经历。
一
张骁,在伊朗的宁夏人。伊朗出现第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后,当地政府还未采取严格的防疫措施,警觉的他迅速行动,尽全力保护着全厂员工,包括30名伊朗员工。
伊朗华侨:自发组织工厂封闭隔离
我是宁夏人,2009年来到伊朗,投资了一家生产五金件的工厂。
2月初,祖国疫情形势严峻,伊朗很多华人朋友张罗寄口罩回国,想为家乡的亲人和医院提供帮助。
一个律师朋友买了十万只口罩,但因物流限制等原因没能运回国,只能分发给周围朋友留作自用。
到了2月19日,伊朗报告了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结合之前了解的国内疫情,我预感伊朗可能会慢慢严重起来,赶紧买了一批口罩发给员工,要求大家戴口罩上班。
同时,我也准备组织安排工厂开始封闭隔离,包括所有不必要的人员不能进出工厂,给一半的伊朗员工放假,让他们回家休息,必要岗位的员工吃住在厂里,维持工厂正常运转。
从出现首例确诊病例到现在每天新增上千,累计两万多病例,伊朗官方仍然要求企业处于生产状态。我们只能一边承担着包括人员工资在内的各项费用支出,一边在尽量保证员工安全的前提下继续生产。
我自发组织的隔离已经进行了3周,为了安抚住在厂里的员工,会组织他们在厂里进行一些体育活动,比如打排球、踢足球。
看到伊朗的疫情日益恶化,厂里的中国员工有些焦虑、想回国,我努力安抚大家。如果现在回国,工厂无法正常运转,所有的员工包括伊朗员工都会面临失业风险。另外,回国机票很难买到,只有转机,路上远比隔离在伊朗的感染风险高。当前国内机场防疫压力也非常大,我们在这个时候,尽量不要给祖国添麻烦。这种特殊情况下,团结起来,才能把个人和公司的损失降到最低。
受疫情影响,工厂订单量减少很多,3月份至今没有收到新的订单,连过来询价的客户也没有。我们在等当地政府的停工消息,但一直没有等来。这意味着当前采取的隔离措施属于个人经营行为,回家休息员工的工资也需要照常发。每天的运营成本在三万元左右,如果一直没订单,现金流会越来越紧张,全部产品变成积压库存。如果继续这样生产的话我们应该撑不过三个月。虽然如此,我还是打算继续这样隔离,保护好员工,也期望官方措施尽快出来。
商店经营者给在厂里隔离的员工送来食物和水。受访者供图
二
秦格,在美国中部经营国际速递业务的浙江人。1月末至今,他和员工们每天连续工作12个小时以上,客服24小时在线。他见证了口罩等防疫物资从“美—中”到“中—美”的转运传递,经历了芝加哥、洛杉矶、纽约等地机场爆仓,他感慨“剧情”反转之快,尽心尽力参与到这场战“疫”之中。
美国华侨:快递业疯狂的两个月
1月底,在美国的华人华侨和留学生纷纷买口罩寄往国内。
有的人为了买口罩,开了两个多小时的车到很偏僻的镇上找小药房。
我是做国际速递的,从那时起,我们全体员工也开始了“疯狂”忙碌,客服24小时在线,订单量翻了20到30倍,寄送货物为各种类型的口罩、护目镜等。寄口罩的既有团体组织,也有个人,包括华人华侨协会、各地的同乡会、留学生等等。虽然每个人能买到的口罩其实并不多,有的人就是寄一两盒或者四五盒。
我当时做了一个决定,给个人客户的快递费用减半。美国的人力成本比较高,寄东西很贵,比如在联邦快递FEDEX或者美国邮政USPS寄一个小小的东西,也要几十甚至几百美金。
当时想法特别简单,帮大家省下一些钱,多买些口罩。看到国内有难,身在海外的中国人都想做一些事情。